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对策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1022 浏览:4499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摘要: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也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中学英语教学应着重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图式,掌握阅读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者主要从阅读模式与阅读策略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模式 阅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翻译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它承载着各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构建阅读策略是每位英语教师所要解决的一个理由。我认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依托现行英语教材,创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模式

  1.“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
  1976年古德曼(K.S.Goodman)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模式。他认为阅读是“心理猜测游戏”,就是主动的“猜测-证实”的活动。这种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调动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深思和扩展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这一模式,学生阅读就是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这种阅读模式强调整体语篇的理解,采取跳读、猜测等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同时又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这种由面及点的模式多见于中高年级英语教学。
  2.“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
  在这种阅读模式中,学生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的,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最后从段落到篇章,再到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教师运用这种阅读模式,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侧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用这种阅读模式,学生会过于关注个别词的,如遇到生词或难句时觉得读不下去,从而减慢阅读速度。这种由点及面的阅读教学模式多见于中低年级英语教学。
  3.“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交替互补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根据鲁哈姆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式,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及语言能力等因素。该理论强调学生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一旦能够激活这些知识,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语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模式及策略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时,会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如猜词、略读、寻读、找主题句、揣摩寓意和排序等策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阅读速度。比如,在运用“自上而下”模式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预测法、查读法、略读法或跳读法等阅读策略,以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在不必要通读全文的情况下,使学生、准确地找到想要索取的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从段落中找主题句”(find topic sentence),是英语教学中一种主要的阅读策略。每篇文章由若干个段落按照内在逻辑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主题句则是每一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都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释。找这些主题句,学生能理解掌握整篇文章的主体,进而把握段落结构,了解文章细节和体裁。在运用“自下而上”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利用上下文的同义或反义关系来猜测词义或整个句子的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知识等猜词。
  

三、结语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证明: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与其认知水平、词汇量、文化背景、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及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因此,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阅读达标要求,侧重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灵活地把上述阅读策略运用于阅读课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使英语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陈振华.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3]杨连瑞.现代英语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