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2145 浏览:4847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摘 要:长期以来,在英语课上对西方文化因素的渗透和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过多地注重语言形式,而对文化的不足,导致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途径,提出提高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观能动性
  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强调读写能力的训练,以为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而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就可有可无的内容。当代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理由,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知道大学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是在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它是要涉及到说英语的民族的文化理由以及本民族的文化理由,及跨文化比较理由。因此,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英语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风貌等。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例子。有的大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由于缺乏文化差异方面的敏感性,以及对词语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许多人在真正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有许多出国留学的学生,面对文化冲击而无所适从,从而造成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甚至因此而引发悲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交际能力”之一概念的基础上,以跨文化交际日益现实的背景下提出的。卡纳莱和斯威恩(Canale& Swain,1980)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语法能力主要是指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包括语音,词汇,句型等;社会语言能力与文化有关,是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是指能够构成各种前后衔接的连贯语篇的能力;策略能力是指在交际中运用各种策略,手段和技巧的能力。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习得,英语学习与对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习得是同一个过程。大学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学生没有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真实环境,处在相对比较封闭的英语学习环境里,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基本没有什么接触和交往,但是可以创造条件,制造环境,模拟情景,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用到英语,并练习使用英语。例如,可以定期的举办有一定情境的英语角活动,并且邀请外教或是外国留学生参加。不但让学生们练习自己的口语和交际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注意到在不同情境下,中西方表现的不同,从而让学生们注意到跨文化交流,而不是仅仅注重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成绩。
  (二)提高教师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主动性。一些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传授的性认识不足,认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不必要过多的了解西方文化,只记住一些固定表达即可。其实,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地讲解些文化知识,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表达,而且也能够增加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乐趣。例如,I wish all of you can break your legs tomorrow. break the leg是英语中的习语,是个祝福语,比如考前祝福对方顺利过关,有好运气,有良好的表现等等。这个习语来源于演员们在舞台上演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摔断腿。他们相信上台前把不好的东西说出来就可以破除厄运。把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效果一定会是事半功倍。对文化的足够了解与认识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因此,语言学习要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不但要教和学语言本身,而且要教和学语言所使用的原则,以及语言由于历史文化因素所隐含的“言外之意”。
  (三)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将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来进行文化导入。例如,大学实用英语(二)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 “Homeschooling”。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中国学生不太熟悉的方式,也就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们去正规的公立或是私立学校去接授传统的教育,而是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父母是家教来进行教育。在家接受教育的一个优点是能够使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按照大家的理解,在家接受教育应该会使孩子们变得更孤立不太容易融入社会。教师在这里就给同学们补充一个背景知识,在美国,在家接受教育不是单纯地封闭在家这个环境中,而是会去参加的社会活动,进而认识不同年龄甚至背景的人,其实就是更早地接触了社会,之后当然也会更易融入了社会。
  (四)改善教学条件,尽量减少该方面的限制。某些教学客观条件制约了教师教授文化背景知识,也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设计的实施。例如,班级人数太多,学识安排太少,教学设施配备不足等等。在每周仅四学时的大学英语课上,教师很难把文化背景融入到内容繁多的语言教学任务中。
  

三、总结

  总之,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现实,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并有策略的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贯穿在对语言教授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Canale, M., Swain, M. Ther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M]. Applied Linguistics 1,1980.
  [2] Hymes,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m, 1972.
  [3] 贾育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