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学的若干理由与深思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4050 浏览:108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摘 要:英语专业写作课是教师和学生都深感困难的一门课。虽然各高校外语院系都设有英语写作课,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门课都敬而远之。教师负担重,教师怕教;文章难写,学生怕写。这一目前状况,本文从英语写作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一些理由,供同行深思。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理由;深思
  []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12-4 doi:10.3969/j.issn.1006-283

1.2013.03.003

  

1 . 引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张在新等(1995)指出,写作理由在大学非专业英语学习中尤为突出,比如,在1991年6月的四级统考中,全国院校的英语平均总分为62.9分,而其中占15%的写作却平均只有5.8分,非院校的情况更不理想。最近十多年来,无论是关于大学英语专业还是大学公共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都认为,由于外语写作教学的复杂性,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仍不够理想(李森,2000;赵冬生,2008;邹申等,2011;颜静兰,2012)。甚至有学者认为,扩招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确是在滑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似乎一届不如一届(秦秀白,2012)。根据颜静兰(2012)的报道,2008年至2011年全国(全日制本科生)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满分25分)平均分分别为:15.86、16.62、18.15、16.36。为了直观起见,把这些分数换算为100分制,由此2008年至2011年全国专四写作平均分分别为:63.44、66.48、72.6、65.44。人们会发现,除了2010年外,其他各年平均分60多分。另外,据掌握的资料,2012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写作平均分(换算成100分制)仅为68.16分。由此可见,从上看,英语专业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至少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理由。一是,写作教学取得的成绩与2000年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的英语写作教学还没有走出困境,传统上的写作难题也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面对的挑战仍然巨大。这些都说明,有必要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目的是澄清认识。有此,笔者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理由,供参考。
  

2 . 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若干理由与深思

  2 .

1 对教学任务和目的的重新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和正确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基础。在《教学大纲》的“关于各门课程的说明”,关于写作课的说明是:(1)写作课培养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包括提纲、文章摘要、短文以及最简单的常用应用文。(2)……要求学生从写段落到短文;从听到写,从读到写,着重模仿实践。从《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写作教学任务和目的与“写作课程说明”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比较明确的。但遗憾的是,无论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还是在“写作课程说明”中,基础阶段的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缺失。对此,孙有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个战略主题就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里没有所说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能力或思辨能力),我个人觉得有缺陷。思辨能力培养实际上是中国教育几千年来的一个弱项”(孙有中等,2011: 603)。在关于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张在新认为,“的写作教学主要是以语言为中心,没有运用语言去培养学生构建社会文化的能力,而后一方面应该加强,以克服英语专业所面对的思辨缺席或欠缺的毛病” (孙有中等,2011: 607)。从写作教学角度看,英语专业学生常常面对两个主要理由,其中一个理由是,由于英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模仿、记忆、理解、应用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常常面对思辨缺席的理由(杨玲,2011: 83)。在关于思辨能力与人的素质方面,黄源深(1998)认为,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可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极其的和迫切性。
  韩少杰等(2009)指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一,批判性思维源于反思,反思提出理由,进而引发深思。其二,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评判,即对某一现象和事物的是非真伪利弊做出评判,从而形成个体独立的见解,评判是基于一套知识和技能标准。其三,批判性思维可以后天学习和训练加以培养,包括认知技能的培养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包括解释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情感意向指的是质疑的勇气、公正的态度、谦逊的品格、以理服人的信念、坚忍不拔的品质和换位深思情商。笔者以为,造成目前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缺失的理由,但主要是:第一,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从根本上,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没有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中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因此,课堂教学实践缺乏理论依据。第二,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对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出硬性规定,教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认识不到位。因此,要转变这种目前状况,以便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形势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从修订《教学大纲》做起,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写入《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中。此外,还应由相关部门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教学评估环节进行考核。总之,应该看到写作教学存在的理由及其理由的来源,并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然而,也很高兴地看到,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文秋芳等(2006: 79)认为,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有着不可避开的劣势。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策略,至少在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思维水平都不足以形成应有的挑战。因此,倡议“课内不足,课外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中文作文比赛、辩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社会大课堂里去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人看来,这里谈到的中文作文比赛似乎和英语写作无甚关系,其实,从中文作文和英语写作两种渠道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殊途同归。然而,不能一叶障目,要看到写作教学理由的严重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