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目前状况及方法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120 浏览:1598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摘要: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培养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是学习英语最有效、最的手段,拟从分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目前状况,来探讨阅读教学策略,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目前状况;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是语言技能的组成,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的地位。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还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本文就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目前状况和策略作一些探讨。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前状况及其存在的理由
  

1.教学理念和策略滞后

  在目前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还停留在侧重阅读材料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这种教学策略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语言因素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语言因素指的是学生对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言规则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扎实的语言基础及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
  3.非语言因素阻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非语言因素指阅读习惯、阅读策略、阅读心理、社会文化背景,或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和性格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阅读习惯
  慢读: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逐字逐句地读,这种策略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也妨碍了对文章篇章的理解。
  指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习惯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文字逐行阅读。这种策略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把注意力到了文字上而非文章的主要内容上。
  朗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出声朗读,而事实是朗读的速度远远低于默读。
  心读: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察觉不出来的有声阅读形式。太多的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从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复读:复读是对已经读过的材料不放心或没看懂,再度倒回去读的现象。
  滥用词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翻字典或是使用电子词典,把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不容易理解其中的信息,阅读效率极低。
  (2)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现阶段的中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使本来不属于语言方面的难题,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困难、产生错误并降低阅读速度。
  (3)不良的阅读心理
  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烦躁不安,或是对阅读存在抗拒心理,感到没有信心,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这些无形中给学生的阅读设置了障碍。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更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要求阅读。
  在高中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倡议三步阅读教学法:读前、读中、读后。
  

1.读前

  阅读课教学前,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学,然后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教师最后引导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深思,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理由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读中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策略。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略读:整体粗读,寻找主题句,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全文,为细读作准备。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
  

3.读后

  读过每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句子,复述其内容。再次阅读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篇章信息分布,并检测学生能否迅速地找到某一具体信息,对课文中的理解障碍(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排除。
  总之,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正确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