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学习对策教学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6558 浏览:119878 最后更新时间:2024-12-08
一、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学科教育运用过程中最、最根本、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过去,在英语或其它学科教学中,过多地侧重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接受式学习”不同,它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理由、探究理由,最后获得结论。从理论上来讲,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三方面:
  

1.研究性学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研究性学习。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言,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的接受学习”。
  探究型能力语言是工具,学语言丰富学生探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深思力和创造力。
  

2.研究性学习以建构主义英语教学观为基础

  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口语交际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思维不应停止,可引导他们在围绕话题探索或进行辨证深思。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练习。因此,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介绍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模式可改写为语言知识讲授-操作技能训练-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堂结构。
  

3.研究性学习适应新课程标准的

  从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看,英语课堂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把英语课只当作一种语言课来上,讲词汇,讲句型,讲语法,做练习。他们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制定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现在英语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其宗旨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并学会应用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资源,来用英语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学习科学与文化知识,由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策略,把研究性学习的新理念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在教学中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二、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确定课题阶段:A、确定课题的原则: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②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能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③有利于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④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B、呈现理由:一般情况下,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题目。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教师提出的理由以外的题目,教师认可后,可作为正式题目进行研究。C、组织形式:学生可以自行组合,把选定的组长和成员间的分工报告指导教师,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选题的情况来安排。D、计划安排:学生选定题目后,把实施的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告给指导教师。
  (2)实施阶段:A、搜集和分析资料:学生可以采取上网查资料、查阅书刊杂志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也可以听取教师的倡议之后查找相关资料。B、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策略,有目的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C、形成结论: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分析、归纳、整理,以书面形式写出报告。
  (3)展示阶段:学生把研究出来的成果在全班或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既是他人学习的一个机会,也是对自己形成的结论和观点检验和丰富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理由,如:
  ①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② 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③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理由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理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