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1981 浏览:96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摘 要] 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起着的作用,而电影片名作为观众最直观了解一部电影的渠道,也评价一部电影是否值得观看的标准之一,好的译名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提高上座率,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愈发受到业界的。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目前状况以及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中国电影片名;英译目前状况;翻译原则及策略
  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电影因为“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之一,肩负着介绍异域文化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基于电影的社会作用,近年来电影翻译了业界的。电影的交流是片名的交流,电影片名既是电影文本的浓缩和灵魂所在,也是其主题、情节、风格、叙事的标志和概括,[1]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逐渐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中国电影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和中国历史、民族文化有关的电影引起了外国观众的浓厚兴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特别是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的片名翻译就变得十分关键了,优秀的译名能跨越文化障碍,引起观众的兴趣,更好地宣传影片,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目前状况

  电影片名通常可以分为人名、地名、事件、事物和常用语等几类,[2]中国电影片名比较简短,通常能够概括整部电影的全局内容,经常借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四字成语、文言雅语或古代诗词,因而也比较富有寓意,较含蓄,四字格较多”[3]。
  对电影片名的翻译,翻译界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即异化和归化。异化以原文化为归宿,提倡译文应当尽量去适应源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强调突出原文的语言和文化之异。归化则以本地域文化为归宿,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看重译文与原文信息的自然对等。[3]具体到翻译策略,异化侧重于直译和音译,以保留电影片名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归化则偏重于意译,以译入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译入语读者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减少因文化不同带来的理解方面的障碍。
  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几种主要策略列举如下:
  直译:当译入语与源语拥有相同的表达形式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时,多直译。此策略可见于以人名或片中主要角色、地名、事件或事物名命名的片名翻译中。例如以主要角色命名的电影《英雄》Hero,《老男孩》Old Boy,《俩》You and Me;以地名命名的电影《红河谷》Red River Valley,《赤壁》Red Cliff;以事件或事物名命名的电影《神话》The Myth,《集结号》Assembly,《寻》The Missing Gun,等等。
  有些片名直译时对词序做了些许变动,如《A面B面》Side A Side B,《举起手来!》Hands Up,等等。
  音译:音译通常用于姓名、企业、地名和国名等的翻译。例如:《高兴》Gao Xing,《蓝宇》Lan yu,《柳如是》Liu Ru Shi;《圆明园》Yuan Ming Yuan,《可可西里》Kekexili,《天安门》Tian An Men,等等。
  意译:当译入语与源语缺少同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更谈不上产生相同效果时,一般会意译。例如:《听风者》The Silent War,《风声》The Message,《唐山大地震》Aftershock,《赵氏孤儿》Sacrifice,《投名状》The Warlords,等等。
  组合译法:有时译文中同时用到音译和直译,音译和意译,或是直译和意译。音译和直译如:《少林足球》Shaolin Soccer,《图雅的婚事》Tuyas Marriage,《周渔的火车》Zhou Yus Train;音译和意译如:《杜拉拉升职记》Go Lala Go!;直译和意译如:《我十一》11 flowers,《风云决》Storm Rider。
  在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文化信息丢失的现象,影片名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被译者彻底抛弃了,有时还因为译者对汉语文化缺乏了解而出现了误译。
  在翻译以人名或片中主要角色命名的电影片名时,译名都“抛弃了代表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用电影的内容或人物特点代替了片名”[4],例如《梅兰芳》Forever Enthralled,《关云长》The Lost Bladean,《吴清源》The Go Master和《百合》Lost。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关云长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代英雄,吴清源是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调和”理论的围棋大师,百合是一位从偏远山区到深圳打工的女孩,但是英译名中均舍去了影片中的灵魂人物,这也反映出译者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
  在翻译以地名命名的影片时,有的译者望文生义,造成了误译。例如《赤壁》,英译名是Red Cliff(《红岩》),众所周知,赤壁是三国古战场,在今湖北赤壁市,如果按照这种把地名拆分成单个的汉字再直译到英语的翻译策略,岂不是要把南京翻译成Southern Capital,而把武汉翻译成Armed Man了?
  在翻译以事件或事物名命名的电影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时,片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在译名中消失殆尽。例如,《鸿门宴传奇》译成White Vengeance。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都咸阳郊外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白色复仇》这个英文译名出自影片最后一场战役,刘邦的军队为怀王披麻戴孝,时值冬天,漫天白雪,白色元素。这种译法倒是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但是片名中的文化信息却缺失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