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的影响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1669 浏览:46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摘要:梁实秋不仅是现代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始终坚持以“存真”作为翻译的信条。本文分析了“存真”的翻译原则如何影响了梁实秋的翻译态度、翻译选材以及翻译实践,最后辩证地分析了“存真”原则对梁译本的积极作用和内在局限。
  关键词:存真,翻译态度,翻译选材,翻译实践
  1006-026X(2013)04-0000-02
  

一、引言

  梁实秋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一生译绩辉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翻译成就是他用38年时间独立完成的40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堪称中华译坛的一座丰碑。此外,他还译有《织工马南传》、《咆哮山庄》、《百兽图》、《沉思录》等多部西方文学名著。然而,由于种种理由,在中国大陆译界的众多出版物中,梁实秋经常是被一笔带过,比起对“文学家梁实秋”的研究,对“翻译家梁实秋”的研究亟待深化与拓展。因此,本文以梁实秋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试图对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点有益的补充。
  二、梁实秋的翻译原则一以“存真”为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上世纪20、30年代,梁实秋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联”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翻译理由。梁实秋撰文多篇来阐述他的翻译主张,如《论鲁迅先生的“硬译”》、《通讯一则一翻译要怎样才会好?》、《论翻译的一封信》、《欧化文》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嘲讽地将鲁迅翻译的文章说成是“硬译”和“死译”。由于鲁迅先生“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广为人知,与之进行翻译论战的梁实秋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提倡“宁顺而不信”的典型。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梁实秋批评的是让读者看不懂的“硬译”,他提倡译文要通顺可读,但也坚决反对为了译文的顺畅而牺牲对原作的忠实性。在漫漫五十余载的翻译生涯中,梁实秋始终将“信”字置于首位。在《论翻译的一封信》中,他明确指出:“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如能不但对原文的意思忠实,而且还对‘语气’忠实,这自然是好的翻译;虽然能让读者懂,而误译原文,这种翻译是要不得的;既误译原文,而且还要读者‘硬着头皮’去读,这是太霸道了。”很明显,在梁实秋看来,译文的顺畅要建立在对原文“信”的基础上。在晚年接受丘彦明女士采访时,梁实秋也一再强调:“我翻译中首要注意之事是忠于原文,虽不能逐字翻译,至少尽可能逐句翻译,决不删略原文。”可以说,梁实秋一生的翻译活动都以“存真”为第一要义,“存真”的翻译原则深刻影响了梁实秋的翻译态度、翻译选材以及翻译实践,下文将分点予以阐述。
  

三、“存真”原则指导下梁实秋的翻译活动

  1、翻译态度一认真负责,强调翻译与研究相结合
  ,梁实秋注重对原作版本的选择。既然梁实秋强调忠实原作,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这就要涉及到原作的版本理由。以《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为例,由于莎士比亚作品不止一个版本,有古本,也有现代本,因此译者决定以哪个版本作为原文材料。在版本的选择上,梁实秋本着“存真”的原则,对莎士比亚早期版本的反复研究,参考现代诸版本,最终选定了未经任何删节的牛津版本,也就是没有删除剧中为了迎合观众而大量存在的污言秽语的版本,力求为读者再现一个全面、真实的莎士比亚作品集。
  其次,梁实秋强调细致的文本研究工作。梁实秋在《翻译之难》一文中谈及:“从事翻译的人若不自己先彻底明白他所翻译的东西就冒昧的翻译起来,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遇到引经据典的地方,应该不惮烦的去查考,查出来应加注释,使读者也能明白。”为了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梁实秋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他广泛收集了田汉、孙大雨、朱生豪等人的译本以及国内外一切可以的珍贵资料,参考了18世纪以来各位名家的注释,兼收并蓄,以便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原文文字背后的。浏览各家之说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特别是遇到解释不一致的地方,译者更要仔细进行辨别与考证,可是梁实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译德始终如一地坚持查考工作。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期间,他同时撰写了多篇研究莎士比亚的论文,比如《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莎翁夫人》、《莎士比亚的墓志》等等,这些研究工作他翻泽莎士比亚作品的前提。一个称职的译者在动笔翻译之前,尽可能了解与所译作品有关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把握原作、忠实原作,避开自己的主观臆测。对查考研究工作的充分体现了梁实秋对“存真”原则的推崇。
  

2、翻译选材一第一手的原文,反对转译

  梁实秋以“存真”为翻译的第一要义,特别强调译者要从“原汁原味”的作品直接翻译,反对转译。在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翻译论战中,梁实秋在批评鲁迅的“硬译”的同时,也明确指出鲁迅的“误译”主要归咎于他的“转译”。转译比直接翻译简单,因为原文中许多令译者踌躇的地方原译者的翻译方便了许多。但是都知道,从一种文字翻译到另一种文字,不可避开地会造成原文传达信息的损失,如果说经过翻译所的译文已经有所变形了的话,那么用这种已经变形了的译文作原文,将它再次翻译为另一种文字,造成的信息损失就更大了,转译的策略和忠实原著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梁实秋反对转泽,表明了他对于“存真”原则的坚守。
  

3、翻译实践

  3,

1 以“句”为单位进行直译

  将“信”置于首位的翻译家大多属于“直译型”的翻译家,梁实秋也是如此,在句法结构以及内容上,梁实秋的译文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貌。
  ,在句法结构上,梁实秋以“句”为单位进行翻译,基本遵循原文的语序,体现了“亦步亦趋”的风格。请看《麦克白》一剧第一幕第二景中的一段台词。
  原文
  SERGEANT……The merciless Macdonwald-——
  Worthy to be a rebel,for to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