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指导下的外语教学观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042 浏览:1229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法和唯物历史观既阐明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道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它大大影响和转变了人类历史的方向和人类自身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先河,并把实践的观念引入认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将指导在实践中遵循科学地发展规律,改造的社会。具体到外语教学,在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在教学中提高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法 应用语言教学 科学性 创新性实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精神和完全能指导现实中语言教学,其突破就在于指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唯物关系。素质教育、文化哲学、教育哲学等的话题都早已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研究的对象。但是如何运用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辩证法及实践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活动的还鲜有研究。本文旨在从辩证观和实践观审视外语教学并结合素质教育反思语言教学模式,深化外语教学中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外语教学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辩证法从他神秘的哲学体系的束缚下解救出来。马克思:“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恩格斯:“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对思维的运动,都是同样适用的。”辩证唯物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地、矛盾的观点和策略。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事物间的矛盾是有他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因当辩证看待理由。让反思一下现存的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中存在传统教学和素质教育两种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七十年代就已推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存活,学会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推动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传统的语言教学观念是注重学生的书写,语法的硬性传授,死板的纯理论教学。只是注重应试教育,注重考试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运用,文化的传播,思想道德的提高。坚决支持推行素质教育,因此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下单纯的教学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精髓,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多注意学生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先进的教学策略提高外语教学的运用能力,不再仅仅传授语言的语法,相反会结合文化背景,使语言学以致用怎么写作社会。
  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1.应用语言教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揭示了自然界的科学发展规律,又运用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人类、社会、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建立了统一的科学完整地唯物辩证体系。它利用科学的实践结论而不是空想主义论证的发展真理。同时,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建立了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将实践引入认识论体系。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未来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应当具备科学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要与时俱进,要贴近实际,贴近需求,既继承先前的语言文化,又加快新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外语教学中还要科学的教学方式,除了课堂上的强化书写语法知识的灌输,更应该加强视听语言实用训练。借鉴西方的课堂传授方式,同时积极总结外语教学中的良好的教学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识特征,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非统一固定的模式,因生施教,对学生进行外语文化教学。将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并相信实践是指导并检验外语教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2.应用语言教学的创新性

  恩格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以及他们在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存活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顾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次矛盾,不可千篇一律的原地踏步。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性变化或不断更新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中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本质和新事物的性质决定的。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腐朽的东西,继承合理积极的因素,比旧事物更优越更有生命力。在辩证法面前,“除了发生和消亡,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人们就是终会意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具有的局限性,意识到他们在获得知识时所处的环境对这些知识的制约性;人们对于还在不断流行的旧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即真理和谬误、善和恶、同一和差别、和偶然之间的对立也不再敬畏了;人们知道,这些对立只是相对的……”
  在实践中,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法过程论的观点认识应用教学,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认识到知识和真理相对性观点,坚持不断创新理论。教学实践中如果发现不合时宜的理论,应当及时更新对理论的认识,适应新的需求。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同样也是语言教学的动力。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并严重与学生的脱节,过去教授的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古板,无法引起学生共鸣,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和动机。所以,要适时更换教材,不断追求新的教学模式,运用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的新的教学策略,研究新的教学理论,不断革新,不断实践,不断进步,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