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技校生对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之解题技巧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834 浏览:1518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摘 要】短文改错是对考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检测,旨在考察考生限时发现、判断、改错的校验能力,是对他们英语基本功的严峻考验,要求较高。本文从四大方面阐述了成功解答该类型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步骤;专项改错训练,评讲。
  【关键词】技校生;对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是对英语知识和能力综合测试的题型,它覆盖面广,设计灵活,不仅能准确考察学生的各项知识水平,而且客观地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技校生是一个普遍感到英语基础不甚理想的特殊群体,面对该题感到“棘手”。故本人根据自己历年任技校英语教学的经验,略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飨读者。
  

1 疏导心理障碍,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学生,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努力摆脱“茫然无助”的恐惧感。
  2 加强语法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2.

1 课内语言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严格要求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并且确保自己的遣词造句无一语法错误,亦即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
  2.

2 加强听说训练

  课堂上加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听说训练,做到音、调、悟并行,义随音调而出,增强他们的英语语感。
  2.

3 阅读积累

  指导学生阅读时运用默读法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并写出读后感,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2.

4 朗读和背诵

  熟读和背诵对于基础薄弱的技校生来说尤为。
  

3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弄清全文在时态和人称上是否一致。从整体上把握短文大意,确定它是什么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时态大多以过去时为主;如果是说明文,时态大多以现在时为主;如果是书信、议论文,时态夹杂现在时和过去时。
  (2)细读全文,运用语法知识,逐句为单位,从每一行里找错。一般题型特点是多词、缺词、错词与正确四种情况且只有一词错误。做该类型题时要求学生牢记以下口诀:
  动词形、名词数,
  还要注意形和副,
  代词格,细领悟,
  冠词连词常光顾,
  固定短语要记牢,
  句子成分多分析,
  逻辑错误须关注。
  下面一篇实例短文说明该口诀:
  Jim Green, is(去掉) our English teacher , has been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 year (years). He has been to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 , and (but) he has not yet been to many other parts of China. Last week he goes (went) to Mount Emei in Sichuan province with his family. Many people like trel (trelling) by air, but Jim (Jim, s ) family think that trelling by train is the best. It is much cheap(cheaper) and far more enjoyable than a rushed trip by air. He (They) had a wonderful train ride to Chengdu after (before) they went on to Mount Emei by bus.
  (3)注意规范,符合高考要求。高考为正式考试,对答题有一定要求;每年短文改错都有因不按要求答题而白白丢了可以的分数。
  (4)重读全文,验证答案,凭语感做最后判断。
  4 进行专项改错训练,评讲,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历年高考短文改错题的错误常在于冠词、介词、代词出错较多;增加、减少较多;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的综合运用;一些高频词、课标词、固定短语,句型的熟练掌握等。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和行文逻辑的推理能力。
  当学生做完一篇短文改错练习后,引导他们分析题中出现的错误属于哪一类,自己为什么错,哪些错误是可以避开的,分析讲解,学生会从中借鉴长处,汲取教训。
  总之,纵观历年对口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题已形成基本题型,同学们只有平时根据以上策略勤学苦练,才能对该考题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丁明华.走向高职复习序列[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李丽君.教育与职业[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