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对策理由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31097 浏览:143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摘 要】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使英语课堂教学由静态的流程转向动态的活动,加之,电教手段的发展已助长了并还在不断推动班级授课制向照顾个别的方向改革。因此,的外语课堂教学结构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所以谈到组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心理组织和活动组织,前者是人的组织,后者是事的组织,这可说是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纲和领。
  【关键词】心理组织 活动组织技巧
  

一、心理组织的技巧

  心理组织的中心内容是激发学习动机。动机来自非智力因素,有如驱动机器的动力,是任何教学不可缺少的。西方学者从第二语言教学出发.把外语的学习动机划分为工具性动机和综合性动机两大类,后者指学习者欲溶入目的语社会的动机,前者把目的语作为功利性的工具。这种划分对的外语教学不太合适,所以还是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整合动机理论来探讨课堂教学的心理组织技巧。这样,就可把心理组织的内容于愿学和积极学两点,再从操作角度把两点化为三点:安全感,情感交流。激励启发。
  

(一)安全感

  安全感指保证学生上英外语课时不胆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它有两个根据:(1)教学过程不但是认识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识的效果常取决于心理的变化。(2)认识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创造性的思维: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况且,外语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它因情境不同而千变万化,极富创造性。学习外语如无安全感,自然会束缚创造性而影响效果。
  

1.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认识活动的发展

  人的心理活动不会静止,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言行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的情感往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方向发展。任何动作,从感受器接受刺激经过中枢神经到相应的反应性活动。得经过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学法要求上课之初进行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到外语上来。有一些同志误认为那会浪费时间,因此一上课就抓紧。实际上这样的抓紧反而浪费了时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又如,一节课之中,难免不发生“意外事件”,此时,教师就宜以避开多数学生心理波动,而予“淡化”处理。此外,对于学生的要求,从课时目的到活动,都要富有弹性,且使大家都须“跳一跳”.而又都可能“摸”。
  

2.人人参与

  是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杖,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而自觉地课堂的一员:虽然课堂活动实际是他组织的并靠他这个“枢纽”而运作。在外语课堂上教师不妨以自己是否有参与感去衡量学生有无安全感。如果你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指挥得得心应手,那么你不过是一个带着队伍操正步走的连长;如果你感到学生都在望着自己,那你就可能是坐在专车上检阅的领袖。而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行列,重在参与。
  

(二)激励启发

  激励和启发是互为因果的心理状态:没有激励产生启发,没有启发落实激励。外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和启发的技巧、形式极多。
  兴趣是动机的先锋,可以启疑难、涨情绪、开心扉、动灵机、接暗示、发毅力。兴趣的激发之道一般只注意了趣.忽略了兴。按汉语讲,趣由外物引起,属直观兴趣;兴由内感而起,属于潜在兴趣。故激发兴趣应抓住“有感而发”.这就是显示疑点、幽默,使学生在脑子里多打几个圈圈。下面援引几例:
  例(1)Ann:’roday,my:Endish teacher kissed me be-fore the Class.:Man:Did you kiss her back?Ann:0f coupe not,I.kissed her’face.
  例(2)’WeU,it龟well that the water in the weH doesweH up so weH.(啊!井中涌出这么好的水,太好了!)
  例(3)Don,t trouble until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mu.bles you.
  (麻烦不找你,你就别找麻烦)
  

二、活动组织的技巧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几百年来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内进行,人们按照不同课型及其环节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传统技巧正面对改革。
  

(一)一个流程

  指整个课堂教学像一个工艺流程.各种活动都要纳入这个流程,在流程给的时、空、境中“各尽所能”,最终达到流程整体运作的目的。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发展像一条漏潺流水;既有曲折起伏。又有缓急回旋,而流水却总是那么自在平稳,有如“幽咽流泉水下滩”。
  

(二)一个中心

  这指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一个中心,从而避开东跳跳、西跳跳,学生老是像水上浮萍。不用说,这个中心应落在“学习什么教材,达到什么要求”之上。所以确定这个中心牵涉到结构与功能的选择,和非的搭配,前后教材的联系。在操作上要蚀透本课教材。但蚀透本课教材联系全单元、全册、全套课本以及教学大纲去进行。实践中不给教师发全套教材和大纲,教师也“教这课备这课”,那是蚀不透教材、拿不稳中心的:哪怕你把教材吃了也罢。拿不稳中心,活动不好选,活动次序不好排,下段要谈的持平也就持平不了。
  

(三)一个持平

  指一节课的活动要在多方面保持平衡。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如端着一碗水,要端平。当然,端平还是静态的,持平则是保持动态的平衡。就像千千万万的生物各自生长而又保持生态平衡一样。
  总之,课堂应当一个启迪、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刺激和引发学生的“内驱力”积极地去探索更多更广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充分发挥教学组织的教学功能.改善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Penny Ur A COUrse j n Language Teach·1 ng:Practl ce and Theory.Cambrl dge Unlvorsl ty Press,1996。
  〔2〕张祖忻:《教学设计一基本原理与策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