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之初探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3418 浏览:57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摘要: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究竟应如何抓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确定,其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应如何改革,这一系列理由都亟待深思和处理,并将提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议程。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教学 教育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目前状况

  

(一)全社会注重英语学习

  人们努力学习英语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以至于今后的许多年里,英语成了招聘和晋升必考的一个科目。什么事情一旦掀起热潮,就必有其理由,然而一旦走向极端,则必有其负面影响。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有些人使用,有些人不用,它不像工作,每个人有一个。虽然英语是一个的交流工具,但使用者仍是少数。
  

(二)课程设置的理由

  从中学到大学,英语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名目繁多的毕业和升学考试的结果,就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变的很差。到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像是夹生饭,尤其是四、六级考试把英语教学推向了毫无希望的境地。同学们并不在意语言的学习,考试了就好。
  课程设置方面,大学无论什么专业都上英语课,以致造成教师的短缺,任课教师负担加重。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根据专业设置课程,比如说学习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尤为困难,毕业后应用范围也很窄。吴阶平教授曾寄语大学生: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东西,但不可能全部学完,最好学习那些对你有用的东西。一个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一个人的优势来怎么写作社会。
  

(三)技能培养方面

  正如专业没有必要都开设英语课一样,英语学习者也没有必要全部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有些专业强调听、说,另外一些专业注重写、译。在校的有限时间内不可能学好的,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合理安排任务:一年级注重听、说;二年级注重阅读;三、四年纪加强写作。许国嶂教授说过,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背景,仅学其中几句是没有用的。有些女生发音标准,语调优美,善于交际,但是在说完天气、家庭、朋友之类的话题后就无话可说了,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独立的思维。
  

二、新世纪英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社会需求

  面对新世纪,认为科学的建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是十分的。因此,新世纪的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 发音标准,语调优美,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
  ② 了解说英语国家相关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等。
  ③ 学习与英语有关的相关课程,如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④ 培养获取知识、解决理由、开拓创新的能力,尤其是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理由的能力更为必要。
  

(二)课程设置

  把语言训练放在课程设置的第一位,否则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人才,那么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能实现。但仅仅一门英语课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其他课程的辅助,英语学习也将失去其目标。课程设置应该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上相互推动发展,建立起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从而完全转变了传统的以语言文学为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大体可分为:公共课(政治、体育、心理、计算机、国际关系)专业课(语法、词汇、精读、听力、翻译)核心课(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军事英语)。
  

三、对教师的要求

  当分析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时,首要面对的是每年4%-5%的教师短缺理由,原先许多教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都脱离了教学一线;其次是一些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上的特色,而一些教法熟练、教学优秀的老教师即将退休,这样,艰巨的教学任务将落在中年教师的身上: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世纪下的英语人才同样优秀教师的培养,英语教师应该做到“又博又专”,同时在教法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授之以渔”,虽然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机械的模仿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收集资料、分析理由、解决理由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后活动应仔细设计、安排,为学生留出足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传统的教师资源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没有更多的社会和生活经验,所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比如从国外引进专家,还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熟悉外国文化、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家,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在经济全球化主题下全社会对高级英语人才的需求,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建立起培养英语人才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廖国祥:《论英语教育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6月.
  [2]李钟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国语教学》,2006年8月.
  [3]展昭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