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的习语翻译比较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8627 浏览:13158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分析了文化相似性及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阐述了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及翻译。文化背景习语翻译文化特征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时经常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语翻译理由。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中所形成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格言﹑俗语﹑谚语﹑俚语等。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己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而也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语。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文化悠久,包含着大量的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习语。本文试从文化背景方面探讨习语的翻译理由。
  

二、文化相似性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一)相似的经历产生相似的习语

  英汉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许多相似的经历,有许多相似的思想认识。因此,有时候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极其相似。在这种情况下,译入语的习语可以用源语对应的习语来翻译。英语中说“Barking dogs do not bite.”汉语中则说“会叫的狗不咬人”。
  

(二)相似的世界观产生相似的习语

  英语中存在大量反映西方人世界观、哲学思想的习语。如:Haste makes waste;Mi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Look before you leap;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中文里也早就有反映人们朴素的世界观的习语。如:欲速则不达;祸不单行;三思而后行;活到老学到老。因此,英汉两种语言有时无论是在﹑上还是文化色彩上相应一致的,使得一些习语表现出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具有对应关系,可以互译。
  

(三)相似的价值观产生相似的习语

  价值是人们对什么是可取的、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虑和评价。中西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勇敢、坚强、高尚的赞美以及对丑与恶的痛恨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习语表达上也有相似之处。如: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As you sow,so you sha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源语与目标语在遣词造句、搭配、社会上相同时,其翻译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一)习俗文化对习语的影响

  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传递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的习俗不同。许多英语习语的产生与其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包是英美人的主食,关于面包有的习语。例如: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one’s mouth(把面包从某人的嘴里拿走),这条习语的比喻是“抢人饭碗”。earn one’s bread(挣自己的面包),这条习语现在转义为“赚自己的钱”。英汉两国的文化风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就是对狗的看法的截然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涵义。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地位也很高。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没有贬义。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因此在英语中,dog这个词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如: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的人,处于支配地位的人)。中国人虽然也有养狗的习惯,但狗的总是不雅,在汉民族文化中总是一个受歧视的对象,所以在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义,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狗血喷头等。尽:管近些年来许多人把狗作为庞物来养,但狗的贬义却深深地植根在汉语言文化中。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习俗差异,相关的习语翻译需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免对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二)宗教信仰差异对习语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信仰,因此有关反映宗教信仰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中国人信佛,崇尚“天”,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于是产生了“借花献佛”、“佛眼相看”等有关的习语。在英国,人们长期以来信奉基督教,崇尚“God”,所以有God’s gift(天赐)、God’s country(人间乐园)等。因此,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可翻译成“自助者天助之”;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可翻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圣经》中可以找到许多与基督教有关的成语,如to kill the fatted calf,它来自一个故事:一位父亲为了迎接儿子的归来,杀猪宰羊,准备盛宴,因此译成汉语就是“热烈欢迎亲人归来”。
  

(三)历史文化对习语的影响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民族的语言会带有各自历史文化的痕迹。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此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此类习语结构简单,深远,有时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和翻译。如“Nothing ventured,nothing 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要译好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和历史典故,了解和忠实于语言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就不要译成: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实际上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综合考虑文化因素。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要英汉习语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因此,在学习、翻译英汉习语时,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灵活地加以处理,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造成误解。同时要牢记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英文系词典编辑室.英语习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张清宏,田翠芸.英汉习语的翻译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11):160.
  [3]左迎春.论文化相似、相异与习语翻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5):104-105.
  [4]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范献龙.基于历时语用观的当代日常交际美语嬗变走向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26-232.
  [6]曾红明.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4.
  [7]彭晓娥,胡艳芬.英语口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调查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