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4050 浏览:58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在新课程改革阶段,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是形成综合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最突出的理由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这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呢?上好每节课,在课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是至关的。
  

一、优化课堂教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生自觉、自主、自能地学习。
  ,对于的教材,要注重研究教材知识点的关系,弄清教学重难点。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对话、歌谣、韵律诗、歌曲、游戏、绘画等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师的“导”更具性。
  其次,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备好奇心,渴望成功,自尊心强。这些特点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以活动为主,少说教,多活动,让大家动起来,竞争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要尽量创设真实情境,满足学生发挥创造性、享受愉快的心理。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表达上,就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这些是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再次,“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上的优化,应该体现在学生“会学”和“能学”。 多使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从原先“被动式”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式”探索知识。让学生与同伴相互提问,以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都有机会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注意由“教师告知”变为“学生认知”,达到真正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能听懂、会说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
  

二、发挥学生学习优势,树立学习自信心

  个人优势是个人自信心的根源,教师只有发现了学生的学习优势,才能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外在优势,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内在优势。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优势潜能呢?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找准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引导他们在各个阶段学习中不断进步。
  其次,教师要基于学习者特征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元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如: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策略知识,是否了解听说读写等各种任务处理的方式,是否具备开展课程学习必需的相关语言知识和话题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等。
  再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不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基于学生学习优势,搭建适时适量的语言支架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教学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他人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两人或多人合作解决理由时,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使能力稍差学生的水平提高。这里所说的他人的指导帮助能力较强同伴的合作,就是所说的“支架”。
  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优势后,课堂中教师语言、图片、影像等方式提供合适的“支架”就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障碍,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供帮助。然而,在搭建语言支架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搭建语言支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如果老师没有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和水平,或是分析不够准确,或是分析后采取的行动不够恰当,就会导致搭建支架的梯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是搭建语言支架要适时适量,也就是搭建支架的时机和数量要把握准确。如果老师在学生支架的时没有搭建足够支架,不支架时搭建了过多支架,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语言的思维、加工、建构和输出等过程中遇到障碍,不能较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是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预设如何搭建、拆除语言支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成,及时调整预设,以便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
  高年级学生处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关键时期,会有许多难题所在,但也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只要教师找准了他们的优势,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习优势,相信他们一定可以顺利迈进成才的大门。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