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区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对策的调查与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7620
浏览:2407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7
摘 要:学习策略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据的地位,目前我国学界初中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专门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对青海省藏区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发现藏族初中生策略使用水平呈中等水平, 使用水平最高的是情感策略,最低的是社会策略。女生整体策略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学生的情感策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的策略水平没有年级的升高而提高。调查对藏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88-6 doi:10.3969/j.issn.1006-283
Duffy(1982: 373-357)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Mayer(1987: 224)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推动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是学习者策略的一般趋势或特点。 Oxford(1990: 156-224)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自主、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他根据学习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direct strategies)和间接策略(indirect strategies)两大类。其中直接策略主要由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补偿策略(compensation strategies)和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组成,“直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直接涉及目的语以及“语言大脑加工”的事实(Oxford, 1990: 37)。间接策略主要由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与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ies)组成。“间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在支持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情况下)直接涉及目的语(Oxford, 1990: 135)。O’Malley和Chamot(1990)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研究信息的理解、处理、储存等过程,了系统的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个维度,首次把学习策略放到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
根据Oxford的观点,文秋芳(1996:43-46)认为策略即指学生为学好英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依据Stern(1983)提出的三大理论争端,她将策略分为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三个类别。运用形式操练策略的学生比较传统的精读和精听,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功能操练策略强调在大量接触和运用外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运用母语策略的学生,常常翻译的策略来学习外语的各项技能。刘电芝(1997:34)借鉴和总结了Duffy(1982),Mager(1988),Rigney(1978),Nisbert(1986)和Danserau(1985)的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策略技巧及其调控,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我国学者文秋芳(2003)、程晓棠等(2002)、尹富林(2002)、肖建壮(1997)等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目前从事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人员多在高等学校,因此,策略研究的对象主要以成人大学生为主。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较有代表性的有许余龙(2003),苏远连(2003)等人的实证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地域的限制性,研究策略、内容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对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关键词: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88-6 doi:10.3969/j.issn.1006-283
1.2013.03.024
1 . 研究背景
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心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产物,是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课题。美国心理学家Bruner(1956)在其人工概念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他认为认知策略是获得、保持和利用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的决策模式。心理学家Newell、Shaw和Simon(1958)随之利用计算机有效地模仿了理由解决策略,从而形成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概念(史耀芳,2001:586)。1984年,Huang Xiaohua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以“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文秋芳、王立菲,2004:39)。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偏重。Duffy(1982: 373-357)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Mayer(1987: 224)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推动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是学习者策略的一般趋势或特点。 Oxford(1990: 156-224)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自主、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他根据学习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direct strategies)和间接策略(indirect strategies)两大类。其中直接策略主要由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补偿策略(compensation strategies)和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组成,“直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直接涉及目的语以及“语言大脑加工”的事实(Oxford, 1990: 37)。间接策略主要由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与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ies)组成。“间接”是指被使用的策略在支持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情况下)直接涉及目的语(Oxford, 1990: 135)。O’Malley和Chamot(1990)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研究信息的理解、处理、储存等过程,了系统的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个维度,首次把学习策略放到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
根据Oxford的观点,文秋芳(1996:43-46)认为策略即指学生为学好英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依据Stern(1983)提出的三大理论争端,她将策略分为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三个类别。运用形式操练策略的学生比较传统的精读和精听,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功能操练策略强调在大量接触和运用外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运用母语策略的学生,常常翻译的策略来学习外语的各项技能。刘电芝(1997:34)借鉴和总结了Duffy(1982),Mager(1988),Rigney(1978),Nisbert(1986)和Danserau(1985)的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策略技巧及其调控,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我国学者文秋芳(2003)、程晓棠等(2002)、尹富林(2002)、肖建壮(1997)等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目前从事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人员多在高等学校,因此,策略研究的对象主要以成人大学生为主。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较有代表性的有许余龙(2003),苏远连(2003)等人的实证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地域的限制性,研究策略、内容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对藏族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