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26244
浏览:119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2
【摘 要】“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内容。之所以把“听”放在首位,其理由是英语“听力”在四大教学内容中的性。那么,如何提高英语的听力教学呢?本文所研究的就是这个理由。
【关键词】听力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策略 听说结合
英语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是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力,是在听的基础上进行。有专家研究表明:人每天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时间的70%用于人与人的交往,其中40%是听,30%是说,21%是读,9%是写。由此可见,把听力放在说、读、写之首,当之无愧,因它的使用频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方面。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觉得如下几点是一定要做到的。
在提高学生听力的过程中,许多用眼睛看就能理解的单词,当它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学生的听觉反应就会明显地高于视觉反应。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以书面教材为主,对单词的视觉再认识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新奇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听觉来再认知,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从未的新奇感。“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再认与听觉再认,虽然可以相互推动,但它们毕竟是在两种不同的感觉通道中进行,所以具有不同特征的信息加工过程,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教学实践证明:听力的提高只能反复的听力训练才能得以实现;听觉反应进行听力训练所起的作用要比视觉反应所起的作用更大,也更明显。因为,当语言文字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夹杂了更多的干扰因素,如口音、方言、噪音与信号的对比强度等。此外,听觉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不易捕捉,无法反复深思的。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就是要听觉通道反复呈现相同的刺激信息即英语单词和句子,才能使听觉通道对其产生熟悉效应,提高反应速度,起到不检测思索就能做出“自动化”的反应程度,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话从本质上讲是输入信息,是接收和解码的过程;说属于输出信息,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所以,听说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是推动口头表达,培养交际能力。为学生营造说话的语言环境,可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的交际意图,加深他们对语篇、语境的理解。所以,使用现代化的声、光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高质量、信息量大的听说学习天地,让五彩缤纷的屏幕展示出异国的风土人情、建筑雕塑、自然景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体态姿势等,使鲜明的视听刺激与各种感官相配合或合作,可大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视听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捕捉信息,经大脑分析综合,在瞬间作出推理和总结;另一方面,要结合电化教学的规律,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排除心理障碍,促使技能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如遇到、难点可以停放、慢放、重放、定格或解说等,还可以利用投影灯对教材进行强化训练,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语言语调模仿,用跟读机进行口试、测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加快教学进程,提高听力的效果。
总之,英语的听力教学,它有策略,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上体会,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挂一漏万之谈,仅作抛砖引玉之举。
【关键词】听力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策略 听说结合
英语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是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力,是在听的基础上进行。有专家研究表明:人每天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时间的70%用于人与人的交往,其中40%是听,30%是说,21%是读,9%是写。由此可见,把听力放在说、读、写之首,当之无愧,因它的使用频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方面。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呢?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觉得如下几点是一定要做到的。
一、转变英语教学观念
受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听力课容易上得很, 只要打开“录音机开关”,然后“对对答案”就OK了。其实,这样来理解听力教学是错误的。事实证明,单靠一本教科书、一盒磁带和一台录音机,是无法上好听力课的,更谈不上优化听力教学课堂。因为“单一”的课型、“单一”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走网络教学模式或多媒体教学模式之路,“听说”,优化学生的感觉、知觉、视觉和听觉。二、创新英语教学策略
传统的听力课教学模式,多是以测验的形式进行。先是学生听录音,对录音进行理解练习,然后是老师对学生的听力反馈进行“正确”或“错误”的讲评。这种听力课,其实是一种测验课,而不是听力训练课。真正的听力课,课前应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充分准备,对一些有视觉的辅助材料进行感悟,培养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增加的视觉材料,能为学生增加听力信息,提供背景知识。可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把文字材料与声、光、色、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栩栩如生的“活教料”,不仅在知识上具有综合性,感性上具有逼真性,还可呈现出静态的可能性,传播的兼容性,运用的灵活性,雅俗共赏的大众性。在提高学生听力的过程中,许多用眼睛看就能理解的单词,当它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学生的听觉反应就会明显地高于视觉反应。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以书面教材为主,对单词的视觉再认识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新奇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听觉来再认知,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从未的新奇感。“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再认与听觉再认,虽然可以相互推动,但它们毕竟是在两种不同的感觉通道中进行,所以具有不同特征的信息加工过程,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教学实践证明:听力的提高只能反复的听力训练才能得以实现;听觉反应进行听力训练所起的作用要比视觉反应所起的作用更大,也更明显。因为,当语言文字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夹杂了更多的干扰因素,如口音、方言、噪音与信号的对比强度等。此外,听觉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不易捕捉,无法反复深思的。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就是要听觉通道反复呈现相同的刺激信息即英语单词和句子,才能使听觉通道对其产生熟悉效应,提高反应速度,起到不检测思索就能做出“自动化”的反应程度,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三、贯彻听说结合教学原则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和说口语方面的活动,读和写是书面方面的活动。听和说的关系最密切。听是听其声,悟其义,是接受信息,属于理解、领会的范畴;说是用其声,表其义,是发出信息,属于表达、应用的范畴。但它们处理语言的声音信号,二者相互依赖,互相推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话从本质上讲是输入信息,是接收和解码的过程;说属于输出信息,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所以,听说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是推动口头表达,培养交际能力。为学生营造说话的语言环境,可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的交际意图,加深他们对语篇、语境的理解。所以,使用现代化的声、光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高质量、信息量大的听说学习天地,让五彩缤纷的屏幕展示出异国的风土人情、建筑雕塑、自然景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体态姿势等,使鲜明的视听刺激与各种感官相配合或合作,可大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视听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捕捉信息,经大脑分析综合,在瞬间作出推理和总结;另一方面,要结合电化教学的规律,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排除心理障碍,促使技能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如遇到、难点可以停放、慢放、重放、定格或解说等,还可以利用投影灯对教材进行强化训练,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语言语调模仿,用跟读机进行口试、测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加快教学进程,提高听力的效果。
四、听力训练要常抓不懈
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师生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认真地抓,教育学生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有关提高听力方面的技能,养成学生多听多练的好习惯。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取得全面提高。总之,英语的听力教学,它有策略,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上体会,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挂一漏万之谈,仅作抛砖引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