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逃避主义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6488 浏览:7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1
摘要 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学风格也甚有研究。本文选择英美文学中的逃避主义作为切入,分析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典型进行深入剖析,并对这些逃避者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英美文学 逃避主义 逃避者
  :A
  

一、英美文学中逃避主义的现实基础

  19世纪的西方社会,技术革命如星火燎原般开展得轰轰烈烈,各种技术成就与科学学说不断涌现,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技术的丰富又提升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达尔文进化论的横空出世,好似一颗重磅炸弹,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的根基,人们心中矗立的精神信仰大厦轰然倒塌。物质文明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人们精神世界的荒凉与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历史中穿插的大大小小的战乱,使得人们对于社会普遍缺乏安全感。
  孱弱的内心世界与物欲横流、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人们开始四处寻找精神的安慰,当人们受到来自精神的压迫,对现实充满不确定性无法把握的时候,会本能地想要逃避,想到的是距离上的“远离”,离开困扰他们的这个现实环境,逃往别处。技术革命带来的现代性引发了传统的存活危机,更触动了一些人逃避的神经。人类选择逃避的路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距离上的移动,包括暂时性的旅游和永久性的迁徙,是想努力摆脱现实的困扰,找个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二是改造环境,既然无法避开就正视它改造它;三是创造小范围的特定世界,如寺庙、圣殿,在这里与世隔绝,躲避纷扰,寄托自己的理想或诉求;四是探寻另一个精神世界——美妙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最能将人们引入幸福的精神国度。现代社会以科学和进步的名义不断突围,文学领域里,许多英美作家以冷静的思维清醒地看到了时代的荒谬与扭曲,他们企图用笔端构筑另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作品去表达对这个时代的失望与抗争。
  西方人的历史是一部开拓的历史,文学也不例外,英美文学的历史中,同样开拓者的身影,而在他们的周围总少不了“逃避者”们的影子:逃避悍妻的瑞普·凡·温克尔曼,心想要守望麦田的霍尔顿,想要回归乡村的城市青年克莱姆·约布赖特,逃避婚姻的莫莱尔夫妇——这些人物出自不同的作家,因此,他们生活的时代和地区也存在差异性,但是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生活遭遇却不同,让他们有着相似的选择——逃避,由于对现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及对自己的怀疑,现实的世界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选择逃离,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使得他们在不同作家的笔端共同构成了英美国文学中“逃避者”的群像,并英美国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一大人文景观。探讨英美文化,避开不了要对英美文学中这一逃避者的进行分析,为此让欣喜的是,探讨英美文化又多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宽了英美文学研究的领域。
  英美逃避主义文学,大以某一个特定“逃避者”的作为载体展开演绎的。在英美文学的历史长河中,逃避者是一个独特个体,是特定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是当下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时代之潮猛烈地冲击着他们的身心,剧烈变动的社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推动着传统的步步解体,新的社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认同,他们开始迷茫惶惑并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开始怀疑在世界上还有没有他们的位置,于是他们怀旧,也有人选择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躲避或逃跑,甚至有人消失。著名书评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汉尼·柯恩将对现实表示不满或怀疑的这类人定义为“Dropout”一词,“Dropout”后来有不同的翻译版本,本文用“逃避者”概括这一群像,是他们之间“逃避”的本质。
  欧文是美国文学中最早描写“逃避者”的作家,小说《瑞普·凡·温克尔曼》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瑞普所面对的环境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他和他的妻子生活在哈得孙河畔小镇上,由于他惧怕妻子口若悬河地指着他的脑门责骂他懒惰又不细心,甚至对不起家里人,所以时常躲进山里去逃避这些生活。然而有一次上山时,他与一群怪人偶然相遇,顺便帮他们扛了一桶酒,趁这些怪人在打九柱球的时候,他把这些酒偷喝了一醉不起,当他清醒的时候已过二十年,回家后,他发现社会剧变,独立战争已经结束,政府也已改朝换代,他曾经的悍妻也早已身故,他终于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悠闲生活。作者欧文浓墨重彩,描写瑞普在现实世界遭遇的无助和无奈,从而引起人们对驯夫的同情和对悍妇的义愤,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深究瑞普惧内的理由,不难发现,瑞普惧内,同时欧文塑造的瑞普这个人的心里却又是“对一切正式的份内的工作都怀着不可克服的厌恶感”,精神的洁癖使得他不愿意在责任感的强迫下去工作,而一方面妻子的唠叨迫使他对未尽责的责任充满了愧疚,两者平衡,使得他十分郁闷。在他眼里,山里是唯一一个清静的好去处,只有在这里他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写作的背景时值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社会的动荡不安,让社会成员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和精神的压力。这里,与其说瑞普逃避恶妻,不如说他在逃避社会,逃避时代赋予每个人在社会中必尽的责任和义务,他是美国文学中典型的“逃避者”。
  19世纪的英国社会在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不断加大,已经和谐社会的最大阻碍,社会关系的不稳定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变得莫名易碎。人们的世界观遭遇了自然价值和文明价值的抨击,到底选择“理智的生活”还是“本能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还乡》一书主要描绘了男主人公还乡过程中的悲剧人生。克莱姆·约布赖特是出身于埃顿荒原富裕之家的青年,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之后还被送到巴黎学习从商,回国之后了事业有成的生意人,在别人眼里,他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他自己内心却极其厌恶这种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深刻地体会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公平。自小在贫穷乡村生活的经历,使得他始终对乡民、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与热爱,因此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更加促使了他一心想要回到乡村,教育提高乡民的文化水平,帮助他们转变自己的命运。当然,从历史角度客观地来看,约布赖特的所想所为与整个社会实际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想逃避现实,维持旧有乡村生活方式的企图是无法实现的,最终这也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托马斯·哈代在作品中狠狠地抨击了工业文明带来的罪恶,呼吁人们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他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生活方式选择的转变——从城市向农村的逃避之路正反映了当下英国社会经济迅速膨胀下,人心的膨胀,导致精神信仰的缺失。城市的罪恶和丑陋使得男主人公想从乡村的简单和安宁里找寻精神上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