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美文学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35439
浏览:160986
最后更新时间:2024-11-11
摘要:目前在学校英美文学课的课时都被压缩了,而英美文学是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和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学习英美文学课有着的,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英美文学就有必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采取应采取少而精、课堂讨论、改革考试策略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相对于二本,一本的学生也要差一些。文学课对学生的要求又比较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学生,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论证独立学院的英美文学课程课采取应采取少而精、联系实际、改革考试策略这三个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教师教授的每次课都主题鲜明,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住教学重难点,每次课都有作业。最好是每次一个主题,课件也要做得漂亮,现在的学生基本90后,对视觉要求比较高。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学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合理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音频文件及网络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深度阅读是一种严肃的文化生活,而非翻阅时尚杂志,文学名著肯定不是模特儿身上的时装,不会引领潮流,但是它们一定是文化生活的主流和中坚。深度阅读与一切红尘滚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化目的无缘,也与日趋泛滥的庸俗化娱乐化的价值取向无缘,而上述种种流弊恐怕正好是为什么今日那么多出版物和文学作品“见光死”的根本理由了。反观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名著流传千百年历久不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珍品,以其无穷魅力和丰富营养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英美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学生不可能既深且广地掌握全部英美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精而又精地选择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家、作品去了解、研读。少而精的教学,就不应满堂灌。教材发给学生去读,教师只需对所选名著提出应理解的理由,做启发式指点。之后,由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讨论。经过研读、讨论,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专题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学科论文等。当然,这些读书、讨论、写作的过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讨论和文章发表深入的总结性讲解,提出有待解决的理由,让学生过后去深思。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探讨,这样作品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领悟生活。每次课都有作业,作业其实就是这次课的内容,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次课的教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老是抱怨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抓不住重难点,每次课的作业给学生再次强化重难点,并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文学要考查的。在每次课要结束的时候,老师都要把作业和下次课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下。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
只有老师把握好重难点,合理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和把握好作业关,才能为后面激发学生的课堂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提出理由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全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深思被激发后,能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如教学《哈姆雷特》时,学生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认识不统一,有的学生认为哈姆雷特过于注重深思,有点神经质;有的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学生找出根据,陈述理由,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把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出来。然后再启发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要学会论述和确立自己的见解。又如,在学习《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时,可让学生讨论:西斯克里夫的对于凯瑟琳的爱情;《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见解,既认识到各自看法的偏差,又在原有基础上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并自发写讨论笔记,一举两得。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理由,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相对于二本,一本的学生也要差一些。文学课对学生的要求又比较高,因此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学生,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合教学实际,论证独立学院的英美文学课程课采取应采取少而精、联系实际、改革考试策略这三个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一、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有必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教师就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布置好每次的作业并且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学作品。教师教授的每次课都主题鲜明,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住教学重难点,每次课都有作业。最好是每次一个主题,课件也要做得漂亮,现在的学生基本90后,对视觉要求比较高。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学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合理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音频文件及网络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深度阅读是一种严肃的文化生活,而非翻阅时尚杂志,文学名著肯定不是模特儿身上的时装,不会引领潮流,但是它们一定是文化生活的主流和中坚。深度阅读与一切红尘滚滚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化目的无缘,也与日趋泛滥的庸俗化娱乐化的价值取向无缘,而上述种种流弊恐怕正好是为什么今日那么多出版物和文学作品“见光死”的根本理由了。反观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名著流传千百年历久不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珍品,以其无穷魅力和丰富营养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英美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学生不可能既深且广地掌握全部英美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精而又精地选择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家、作品去了解、研读。少而精的教学,就不应满堂灌。教材发给学生去读,教师只需对所选名著提出应理解的理由,做启发式指点。之后,由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讨论。经过研读、讨论,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专题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学科论文等。当然,这些读书、讨论、写作的过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讨论和文章发表深入的总结性讲解,提出有待解决的理由,让学生过后去深思。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探讨,这样作品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领悟生活。每次课都有作业,作业其实就是这次课的内容,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次课的教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老是抱怨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抓不住重难点,每次课的作业给学生再次强化重难点,并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文学要考查的。在每次课要结束的时候,老师都要把作业和下次课的教学给学生展示下。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
只有老师把握好重难点,合理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和把握好作业关,才能为后面激发学生的课堂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讨论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每次两个小节的课,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讨论,角色扮演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组讨论”转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学生的这种个性释放提供了自由空间。教师提出理由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全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深思被激发后,能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如教学《哈姆雷特》时,学生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认识不统一,有的学生认为哈姆雷特过于注重深思,有点神经质;有的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学生找出根据,陈述理由,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把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出来。然后再启发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要学会论述和确立自己的见解。又如,在学习《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时,可让学生讨论:西斯克里夫的对于凯瑟琳的爱情;《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等。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见解,既认识到各自看法的偏差,又在原有基础上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并自发写讨论笔记,一举两得。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理由,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