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28520
浏览:12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6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能力是语言理解、推理和运用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以及跨文化意识的综合体。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大量的隐喻,因而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显得尤为。本文将从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词汇、翻译及篇章等阐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概念隐喻 , 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教学,认知
1009-914X(2013)23-334-01
二.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1、概念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词语的发生和成长都具有隐喻性,概念隐喻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指导性的。隐喻是人类缔造新辞书主要的手段,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就是经由隐喻过程发生的。复合词和派生词隐喻产生的,如汉语中:鹅卵石、杏眼、柳眉、面包车、黄金时代等等,同样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有词汇是由隐喻组成的。如:dog-tired、crystal-clear、knee-deep、shoulder-high等等。词语成长的隐喻性是指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词义成长、转变和引申的主要手段。在讲解多义词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多义词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手段。教师应该把隐喻的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诗歌《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诗集《山间》中的经典诗歌之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深思和对现实的抉择。诗歌《未选择的路》中运用了大量的的隐喻、象征等写作技巧。在这首诗中,“LIFE IS A JOURNEY” 就是用了隐喻的表达策略,作者把 “roads” 作为论述的主体,用“路”来 比喻人生的里程。再如诗中的一些词句子的使用 “trel”, “stood”, “looked down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passing there”,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come back”, “took the one less trelled by”。作品中“roads”“trel”“way”“JOURNEY”“trel”等词的衔接,使诗歌在表达上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智慧与贤言。所以在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时,要帮学生理解好“没有走过的路”的潜在的意思。作者用路径选择来比喻人生。隐喻是有助于表达诗歌主题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哲学在其深层含义渗透。在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能够保证语篇的连贯,同时能够使语篇描写更加生动,从而更容易理解。将隐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英美文学篇章衔接及连贯功能的分析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显得尤为。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杜军,杨小刚,杨水平.基于英美文学的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的介入性研究[ J].语文 学刊。2011年第3期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王寅.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6).
7. 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8.王建卿;;谈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科研项目为: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GJXH C110626
本文为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概念隐喻 , 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教学,认知
1009-914X(2013)23-334-01
一、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
自Lakoff & Johnson(1980年)的著作《赖以存活的隐喻》出版以来,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遵循恒定原则。Lakoff和Johson(1996:3)认为,赖以深思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就本质而言隐喻性的,他们(1996:ix)明确指出,“无论在哲学和语言学领域,传统的做法都把隐喻的研究边缘化了,而却直观地觉得它是个中心理由,可能是解释理解能力的关键”。在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语言,更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文学作品,学生就解读好其中隐喻的使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把隐喻作为英美文学学习的桥梁,从隐喻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语言,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英语专业学生高英美文学欣赏水平。二.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影响
1、概念隐喻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词语的发生和成长都具有隐喻性,概念隐喻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指导性的。隐喻是人类缔造新辞书主要的手段,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就是经由隐喻过程发生的。复合词和派生词隐喻产生的,如汉语中:鹅卵石、杏眼、柳眉、面包车、黄金时代等等,同样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有词汇是由隐喻组成的。如:dog-tired、crystal-clear、knee-deep、shoulder-high等等。词语成长的隐喻性是指词汇的多义性得益于隐喻,隐喻是词义成长、转变和引申的主要手段。在讲解多义词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多义词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手段。教师应该把隐喻的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起来。
2、概念隐喻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效果的好坏对整部作品译文效果的影响很大,隐喻翻译占有极其的地位。教师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培养学生转化喻体、把隐喻转换为明喻、把喻体进行加注、省略喻体、添加喻体等策略进行隐喻的翻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用法差异,在汉语中不能一一找到与英语对应的词语。例1. That man is another Shylock.那个家伙是又一个夏洛克, 为人吝啬。因为夏洛克是文学作品中吝啬的角色。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隐喻的过程中,译者可本着上述“映射对等”原则结合文本具体语境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包括音译法、音译加注法、字面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用译语中的文化意象转换源语喻体以及扩展源文隐喻的喻体以补充喻体的蕴涵等策略。例2.张培基先生所译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茅盾《白杨礼赞》)“White poplars are no ordinary trees. But these common trees in Northwest China are as much ignored as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 However, like our peasants in the North, they are bursting with vitality and capable of surviving any hardship or oppression. ” (张培基,1999:197~ 201)对整个语篇的隐喻性,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的翻译策略。隐喻作为最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段要求人们更加注重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的研究,教师应当在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好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3、概念隐喻对语篇教学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英美文学作品语篇中包含了隐喻性的表达。篇章从一句话,到一整篇著作,都蕴含了大量的隐喻成分。概念隐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篇章内部结构的立足点,使篇章研究与认知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人们在篇章衔接连贯以及篇章理解方面的认识。例如:诗歌《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诗集《山间》中的经典诗歌之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深思和对现实的抉择。诗歌《未选择的路》中运用了大量的的隐喻、象征等写作技巧。在这首诗中,“LIFE IS A JOURNEY” 就是用了隐喻的表达策略,作者把 “roads” 作为论述的主体,用“路”来 比喻人生的里程。再如诗中的一些词句子的使用 “trel”, “stood”, “looked down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passing there”,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come back”, “took the one less trelled by”。作品中“roads”“trel”“way”“JOURNEY”“trel”等词的衔接,使诗歌在表达上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智慧与贤言。所以在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时,要帮学生理解好“没有走过的路”的潜在的意思。作者用路径选择来比喻人生。隐喻是有助于表达诗歌主题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哲学在其深层含义渗透。在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能够保证语篇的连贯,同时能够使语篇描写更加生动,从而更容易理解。将隐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英美文学篇章衔接及连贯功能的分析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显得尤为。
三、 结论
本文讨论了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大学英美教学中的应用理由 ,即在词汇、 翻译和语篇结构三个方面的应用。综上所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有着的影响。如果学生要深刻理解作品内容, 领悟作品主旨, 提高隐喻能力, 就理解概念隐喻语言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捕捉作品蕴含的文化信息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对概念隐喻的隐喻化的表达能力。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杜军,杨小刚,杨水平.基于英美文学的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的介入性研究[ J].语文 学刊。2011年第3期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王寅.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6).
7. 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8.王建卿;;谈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科研项目为: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GJXH C110626
本文为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