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深思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6534
浏览:1687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02
【摘 要】商务英语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吻合的高技能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文章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师资建设,改善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来探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要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环节上与相关外贸企业进行积极的双向合作。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我院对30余家外贸企业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确定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最终确定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外贸行业生产、怎么写作和管理一线,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商务知识,能从事外贸业务员、商务助理、商务翻译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表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立足于培养“精通英语语言,掌握商务知识,具备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
,课程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实行分阶段、分模块教学。我院在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主要将其分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第一模块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如综合英语、听力、口语、语音、语法、泛读、写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此类课程通常在第一学年开设。第二模块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即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商务活动的能力。该模块课程主要有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翻译等课程,主要在第二学年开设。第三模块为职业能力拓展模块,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 该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的能力拓展课程,如商务口语、商务口译、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包括一些专业选修课,如经济应用文写作、国际金融、办公自动化、中英文速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课外活动明确列入到课程体系中,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商务活动模拟大赛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我院在制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以上各门课程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平均实践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50%。实践课时主要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校内实训主要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在每一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中均对实训目标、内容、策略、实训室设施设备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确保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校外实训把赴企业顶岗实习作为重中之重,安排在第六个学期。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环节。实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合语言和商务知识,以训练商务操作技能为载体,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使学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2]同时,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理论学习中更有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效的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院校要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同时院校应实行“专职教师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专职教师应定期赴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外贸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院校可利用寒暑检测时间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使专职教师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三,专职教师应定期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翻译资格证书、口译资格证书、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等。以上途径可提高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院校专职教师走出去的同时,院校应把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引进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邀请资深的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行讲授,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谈判、商务口译、商务单证等课程均由企业资深人员对学生进行讲授和实训,他们与校内专职教师相比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可结合亲身实践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这样更有性,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企业人员参与具体课程教学以外,还可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讲座,如面试技巧、职场礼仪、企业文化等,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企业技术人员的第三个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赴企业实习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所以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应由院校统一安排,派专业老师带队,并安排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把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切实落到实处。
推进教学策略改革
在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策略改革。应该将“工学结合”理念融入到校内外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依托但不局限于教材,要补充大量来自工作岗位的新知识和新技能。[3] 教学策略上要灵活多样,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交给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积极交互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策略,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独立深思、解决理由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要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环节上与相关外贸企业进行积极的双向合作。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我院对30余家外贸企业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确定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最终确定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外贸行业生产、怎么写作和管理一线,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商务知识,能从事外贸业务员、商务助理、商务翻译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表
1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
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充分调研,校企合作,并明确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科学可行的。以此为目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更有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更为明确。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立足于培养“精通英语语言,掌握商务知识,具备综合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
,课程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实行分阶段、分模块教学。我院在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主要将其分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第一模块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如综合英语、听力、口语、语音、语法、泛读、写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此类课程通常在第一学年开设。第二模块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即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商务活动的能力。该模块课程主要有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翻译等课程,主要在第二学年开设。第三模块为职业能力拓展模块,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 该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的能力拓展课程,如商务口语、商务口译、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包括一些专业选修课,如经济应用文写作、国际金融、办公自动化、中英文速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课外活动明确列入到课程体系中,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商务活动模拟大赛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我院在制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以上各门课程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平均实践课时超过了总课时的50%。实践课时主要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校内实训主要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在每一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中均对实训目标、内容、策略、实训室设施设备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确保把实践课程教学落到实处。校外实训把赴企业顶岗实习作为重中之重,安排在第六个学期。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环节。实习,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合语言和商务知识,以训练商务操作技能为载体,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进行强化训练,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使学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2]同时,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理论学习中更有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效的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人才,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院校要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同时院校应实行“专职教师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专职教师应定期赴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外贸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院校可利用寒暑检测时间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使专职教师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第三,专职教师应定期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翻译资格证书、口译资格证书、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等。以上途径可提高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提高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院校专职教师走出去的同时,院校应把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引进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邀请资深的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行讲授,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谈判、商务口译、商务单证等课程均由企业资深人员对学生进行讲授和实训,他们与校内专职教师相比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可结合亲身实践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这样更有性,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企业人员参与具体课程教学以外,还可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讲座,如面试技巧、职场礼仪、企业文化等,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企业技术人员的第三个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赴企业实习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所以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应由院校统一安排,派专业老师带队,并安排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把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切实落到实处。
推进教学策略改革
在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策略改革。应该将“工学结合”理念融入到校内外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依托但不局限于教材,要补充大量来自工作岗位的新知识和新技能。[3] 教学策略上要灵活多样,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交给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积极交互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策略,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独立深思、解决理由的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