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
网站原创
点赞:4569
浏览:10383
最后更新时间:2024-12-10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曩。”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同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质疑兴趣 质疑能力 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理由,比解决一个理由更。”因为解决一个理由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的理由则有创造性的思维。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质疑兴趣。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指导学生质疑策略,培养质疑习惯。引导学生沿着“发现理由一提出理由一解决理由”的途径,主动地探索知识,在课上和课下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深思理由,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理由。但是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将结论性的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甚至不想问,不会问,不敢问。是什么理由使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质疑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A、不敢质疑。有些学生不敢提理由,主要理由是怕问错了担心问的理由被认为太过简单,会引起同学或老师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
B、不善思索。有些学生不质疑不善于思索。他们习惯了“老师说、学生听”这样一个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被动的全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思索和质疑,认为只要是老师讲的,只要是书本上写的对的,就像我那两个班的学生就说过:“什么你说了算。”
C、不会质疑。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指挥棒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理由,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理由。
D、有些老师不欢迎学生质疑。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怕自己下不了台,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理由,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因而上课采取。注入式”教学,不给学生深思和提问的机会,从而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英语教师,努力转变这种目前状况,不仅要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理由,不断大胆提出理由。那么,怎样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呢?
质疑只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作为老师,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策略不妥,也将影响质疑效果。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该要善于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深思,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如果老师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理由,决不要遮遮掩掩,而应该抱着坦诚、虚心的态度。和学生共同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质疑策略。培养质疑习惯
学生乐于深思,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疑不到点子上。这里一个善于深思、善于质疑的理由。从何疑起?怎样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策略。
(1)在何处寻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难点、关键处寻,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寻。
(2)寻找什么样的理由。A,与单元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理由,B、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理由;C、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理由。D、自己有独特见解的理由。
(3)指导学生寻疑的策略。A、教师示范。教师问学生一些理由,使学生逐渐知道问什么理由,怎样问。例如,在学习定语从句之前,我就提出了一些理由,例如什么叫定语、定语从句的定义是什么、定语从句有什么关系词等等;、老师提问这些理由,学生就知道预习过程要去解决什么理由,同时还要去发现一些老师没有提到的理由。B、树立典型。抓住学生提出的理由,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也提这样的理由。例如,在进行被动语态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用被动语态造句,一个学生造了一句:I washed the clothes for my parents yesterday,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是个孝顺的乖儿子,然后用疑问口吻问道:“Absolutely,it is a right sentence,but did he use Passive Voice?”这时学生们就发现了理由,争先恐后地回答“No”,在跟学生一起说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之后,另一学生提出这样的理由:“那我想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明天我要洗爸妈的衣服,该怎么办?”我立即表扬这个学生提得非常好,并启发其他学生深思:“他提出的理由你们想到了没有?你们为什么没想到?要向他学习什么?”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都有喜欢表现自我的时候,他们为了发现理由必定开动脑筋深思,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C、留有余地。教师可在讲课时故意留下一些理由不讲,让学生动脑深思或看书发现并提出来。就刚才提到的场景,我继续要求学生去深思:就“我洗爸妈衣服”这个句子,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好的其他时态,如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或过去进行时等来结合被动语态造句,又该怎么办呢?
(1)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中发现理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预习时,学生会把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并不断地发现教材中的疑难点。遇到理由后,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遇到理由应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解决就会带着理由去听课,这样,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这种先预习——再归纳——最后带着理由听讲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理由的能力的过程。
(2)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3)在讲读分析完课文后,我留一些时间,问学生是否都学懂了,还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理解,再质疑,解疑,能开拓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深思、敢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理由可想,有理由可提,有理由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质疑兴趣 质疑能力 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理由,比解决一个理由更。”因为解决一个理由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的理由则有创造性的思维。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质疑兴趣。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指导学生质疑策略,培养质疑习惯。引导学生沿着“发现理由一提出理由一解决理由”的途径,主动地探索知识,在课上和课下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深思理由,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理由。但是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将结论性的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甚至不想问,不会问,不敢问。是什么理由使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质疑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A、不敢质疑。有些学生不敢提理由,主要理由是怕问错了担心问的理由被认为太过简单,会引起同学或老师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
B、不善思索。有些学生不质疑不善于思索。他们习惯了“老师说、学生听”这样一个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被动的全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思索和质疑,认为只要是老师讲的,只要是书本上写的对的,就像我那两个班的学生就说过:“什么你说了算。”
C、不会质疑。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指挥棒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理由,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理由。
D、有些老师不欢迎学生质疑。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怕自己下不了台,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理由,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因而上课采取。注入式”教学,不给学生深思和提问的机会,从而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英语教师,努力转变这种目前状况,不仅要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理由,不断大胆提出理由。那么,怎样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呢?
1 激发学生质疑兴趣,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推动其积极思维。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质疑的,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教师要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质疑,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顾虑,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这种做法,学生的质疑兴趣越来越浓。质疑只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作为老师,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策略不妥,也将影响质疑效果。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该要善于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深思,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如果老师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理由,决不要遮遮掩掩,而应该抱着坦诚、虚心的态度。和学生共同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质疑策略。培养质疑习惯
学生乐于深思,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疑不到点子上。这里一个善于深思、善于质疑的理由。从何疑起?怎样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策略。
(1)在何处寻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难点、关键处寻,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寻。
(2)寻找什么样的理由。A,与单元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理由,B、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理由;C、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理由。D、自己有独特见解的理由。
(3)指导学生寻疑的策略。A、教师示范。教师问学生一些理由,使学生逐渐知道问什么理由,怎样问。例如,在学习定语从句之前,我就提出了一些理由,例如什么叫定语、定语从句的定义是什么、定语从句有什么关系词等等;、老师提问这些理由,学生就知道预习过程要去解决什么理由,同时还要去发现一些老师没有提到的理由。B、树立典型。抓住学生提出的理由,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也提这样的理由。例如,在进行被动语态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用被动语态造句,一个学生造了一句:I washed the clothes for my parents yesterday,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是个孝顺的乖儿子,然后用疑问口吻问道:“Absolutely,it is a right sentence,but did he use Passive Voice?”这时学生们就发现了理由,争先恐后地回答“No”,在跟学生一起说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之后,另一学生提出这样的理由:“那我想用被动语态来表达明天我要洗爸妈的衣服,该怎么办?”我立即表扬这个学生提得非常好,并启发其他学生深思:“他提出的理由你们想到了没有?你们为什么没想到?要向他学习什么?”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都有喜欢表现自我的时候,他们为了发现理由必定开动脑筋深思,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C、留有余地。教师可在讲课时故意留下一些理由不讲,让学生动脑深思或看书发现并提出来。就刚才提到的场景,我继续要求学生去深思:就“我洗爸妈衣服”这个句子,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好的其他时态,如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或过去进行时等来结合被动语态造句,又该怎么办呢?
3 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能问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理由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深思,去发现理由;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理由。“要改革教学策略,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1)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中发现理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预习时,学生会把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并不断地发现教材中的疑难点。遇到理由后,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遇到理由应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解决就会带着理由去听课,这样,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这种先预习——再归纳——最后带着理由听讲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理由的能力的过程。
(2)在讲课过程中,要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3)在讲读分析完课文后,我留一些时间,问学生是否都学懂了,还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理解,再质疑,解疑,能开拓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深思、敢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理由可想,有理由可提,有理由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