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模式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15181
浏览:6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2
摘要:如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己经不仅仅是会英语单词,能看懂英语文章,最的是能和外国人进行无障碍交流。这种交流能力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能,除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更的是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传统的英语教学策略在适应这种新要求时,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则能较好地适应这种要求,给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模式探索带来启迪。
关键词:语域 综合英语 教学 得体性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哑巴英语”现象有所改善,但在听、说、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依旧有明显的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低下。许多学生虽然能够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却不能做到地道、得体、高质量的无障碍交流。他们说话像背书,写作像闲谈,语法上虽无可挑剔,语言中却充斥着大量不合时宜的表达,语域使用错误比比皆是。而语域使用错误会导致对方误解,带来矛盾和冲突,不利于跨文化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再仅局限于语言的正确性,而应关注并包含语言的“得体性”训练,语域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域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综合课一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其教学模式的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尝试以语域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一个具体语境中,说话者究竟能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这些话,取决于情景语境中的各种因素。韩礼德把这些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即话语范围,主要指语言交流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谈话内容或话题以及场地等情景因素;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提问者或回答者);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口头交流或书面交流),以及修饰方式。不同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组成不同语域,决定不同的语义和文体特征,决定说话者的遣词造句。例如,一位大学老师和一位农妇在谈论同一内容时,语言风格便不相同;老师在课堂上所用语言与他在家和妻子或孩子讲话时所用语言也有所区别;他们讲道德、国家大事和聊家常或讲幽默故事时所用语言更是风格迥异。
语域具有两大主要功能: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功能。语言能够反映社会,语域变异可以表现社会过程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预测功能是双向的,可以根据所处的语境预测出交际的内容,也可根据语篇来预测语篇的语境。
语域理论不仅研究了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理论性理由,而且系统阐述了文化背景、语境、语篇、词汇及语法间的相互关系,深刻分析了语境对语义和语言构成的决定作用,探讨了语言的实际应用理由。
因此,在讲解每一篇课文时,绝不能忽略与之相关的任何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首当其冲的就是创作的文化背景介绍,如时代背景(和平、战争)、地域差异(东、西方国家)、民族及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制度、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成功、幸福、金钱、个人自由等理由的看法)、态度(家庭和人际关系、爱国主义、恋爱和婚姻、妇女解放)、社会理由(犯罪、吸毒等)、禁忌的习俗(死亡、年龄、收入、发胖)等背景文化因素,都会影响篇章语言的使用。其次,作者的介绍,作者作为说话者,其生平、观点、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与读者的关系、写作意图等等,都会影响他的语言风格以及语体的选择。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又支配着文章的题材选择和谋篇布局。此外,语言中的某些词汇,例如成语、典故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代表同一事物的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含义可能截然相反(如dragon, chicken);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会导致同一语境下语言输出的差异(如他人赞美时的回答),这些都给出相应的文化背景信息,才能保证学生正确、彻底领会词汇的文化含义,从而培养起语言的语域意识,提高对语境与语言的敏感程度。
关键词:语域 综合英语 教学 得体性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哑巴英语”现象有所改善,但在听、说、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依旧有明显的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低下。许多学生虽然能够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却不能做到地道、得体、高质量的无障碍交流。他们说话像背书,写作像闲谈,语法上虽无可挑剔,语言中却充斥着大量不合时宜的表达,语域使用错误比比皆是。而语域使用错误会导致对方误解,带来矛盾和冲突,不利于跨文化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再仅局限于语言的正确性,而应关注并包含语言的“得体性”训练,语域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域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综合课一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其教学模式的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尝试以语域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 语域理论
语域(register)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之一,是由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M.A.K韩礼德(M.A.K Halliday)提出的。语域理论的创立基础是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弗斯(Firth)的语境理论。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语言学家特别强调语境,他们认为认为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或解释。语言会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场合用的语言不同。这种因场合、用途和功能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在一个具体语境中,说话者究竟能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说这些话,取决于情景语境中的各种因素。韩礼德把这些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即话语范围,主要指语言交流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谈话内容或话题以及场地等情景因素;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提问者或回答者);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口头交流或书面交流),以及修饰方式。不同语场、语旨和语式共同组成不同语域,决定不同的语义和文体特征,决定说话者的遣词造句。例如,一位大学老师和一位农妇在谈论同一内容时,语言风格便不相同;老师在课堂上所用语言与他在家和妻子或孩子讲话时所用语言也有所区别;他们讲道德、国家大事和聊家常或讲幽默故事时所用语言更是风格迥异。
语域具有两大主要功能: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功能。语言能够反映社会,语域变异可以表现社会过程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预测功能是双向的,可以根据所处的语境预测出交际的内容,也可根据语篇来预测语篇的语境。
语域理论不仅研究了语言的性质、语言过程和语言的共同特点等理论性理由,而且系统阐述了文化背景、语境、语篇、词汇及语法间的相互关系,深刻分析了语境对语义和语言构成的决定作用,探讨了语言的实际应用理由。
二、 语域理论对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的指导
语域理论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指出不同的语域要求对应使用不同形式的语言,而不仅仅是合乎语法的句子。这对改善大学英语综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大的指导。1. 文化信息的导入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有的交往的活动。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语境概念时,区分了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概念。文化语境指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即整个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指语言发生的实际环境。语言即是文化的载体,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反映文化正是语域理论两大功能之一。一方面,对文章相关文化信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经过对文章语言的语域分析,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有意识地训练,让学生根据语域特点,对语篇的深层进行分析,从社会情景角度分析语篇构建的得体性,了解语言的文化特点及表意方式。因此,在讲解每一篇课文时,绝不能忽略与之相关的任何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首当其冲的就是创作的文化背景介绍,如时代背景(和平、战争)、地域差异(东、西方国家)、民族及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制度、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成功、幸福、金钱、个人自由等理由的看法)、态度(家庭和人际关系、爱国主义、恋爱和婚姻、妇女解放)、社会理由(犯罪、吸毒等)、禁忌的习俗(死亡、年龄、收入、发胖)等背景文化因素,都会影响篇章语言的使用。其次,作者的介绍,作者作为说话者,其生平、观点、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与读者的关系、写作意图等等,都会影响他的语言风格以及语体的选择。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又支配着文章的题材选择和谋篇布局。此外,语言中的某些词汇,例如成语、典故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代表同一事物的词语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含义可能截然相反(如dragon, chicken);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会导致同一语境下语言输出的差异(如他人赞美时的回答),这些都给出相应的文化背景信息,才能保证学生正确、彻底领会词汇的文化含义,从而培养起语言的语域意识,提高对语境与语言的敏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