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707 浏览:19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2-17
摘要:语言模因论对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语言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诠释,从而给的语言教学提出新的思路。英语写作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项技能,本文把语言模因论的原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探讨语言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语言模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
  关键词:模因论;模仿;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本文是许昌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模因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立项编号:02012111)的结项成果。
  

1 前言

  英语写作是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大学英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它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较高要求是“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学习中,英语写作一直是最为薄弱的一项。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够阅读英文资料,但在写作时,却无法用上大脑中的所储存的词汇,写出来的作文表达不清,或是中式英语。一个的理由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缺少英语的积累和沉淀。结果在写的过程中,受汉语语言特点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够规范地道的表达。此外,语言错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比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语态误用,措词不当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再强调写作技能、技巧的多样性,也只是搭起个框架,而若忽视最起码的目标语料的积累记忆阶段的性,学生脑袋里没有储存的东西,没有一定的积累内化,即使大量的练习,仍然是无法克服汉式英语的负迁移影响,无法写出地道漂亮的文章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结合《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把模因理念引入写作教学活动中,探讨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推动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

1 模因的界定

  1976年,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复制因子“模因”(meme)概念,把达尔文进化论扩展运用于人类文化传播领域。模因理论的核心是(1)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模仿而实现的,模仿的基本单位是模因;(2)模因是和基因一样的复制因子,不断的模仿感染大脑,并在感染者之间进行复制、传播并最终存活。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可见,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模仿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关键。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两种方式。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而表现型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而予以复制传播的模因。
  2.

2 模因的特性与语言学习

  自从模因论被引入到语言学界来,如何更有效地把模因论用于指导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受到了的关注。模因具有保留性、变异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每一个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又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模仿、复制不是百分之百的原样“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这些特点主要是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等几个阶段来完成。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所以有“语言模因”(linguistic memes)之说。学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与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传播是分不开的。如果语言不再被人们模仿和使用,逐渐被遗忘而走向死亡。模因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很有启迪。正如何自然所说的那样: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从模因论里还可以悟出模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手段。
  2.

3 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正好体现了英语写作的整个过程。学习者要想达到自如地输出信息,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目标语语料要达到一定积累程度,而目标语料的积累依赖于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在中国这样英语习得环境比较欠缺的条件下,背诵课文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手段。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和记忆阶段特点使认识英语背诵的性。同化和记忆阶段输入了大量的信息,写作时心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脑子里不至于空空如也),在此基础上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储存的模因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实践表明,任何创造性的语言使用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先模仿而后创新。没有模仿和继承,就没有创造和创新。模仿与创新是和谐的统一。模仿是创新的必要手段、过程,创新是模仿的目的和结果。模因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2.3.

1 背诵

  背诵其实也就是模因的第一步。背诵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强化句法内化,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词汇、句型、固定搭配表达的记忆效果,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而使英语语言输出规范得体化。学习对象的头脑里一旦把这些“模因”贮存下来,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根据自己的加以变体,扩张或进行“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复制或进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复制,使言语的表达切情、切体,最大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据语言模因原理,“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也就是常说的有样学样,得“有板可范”。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第一阶段最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易于背诵的材料,说是为语言学习个体寻找成功的模因。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和写的关系。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所选的阅读文章本身就是个写作范例,而且课文包含丰富的句子结构短语,固定搭配等,又提供了语境,因此可以一举多得。在背诵过程中,在语言模因作用下,要求学生掌握的词组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等不断复制,因为有上下文,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而且对英语语言有了更深了解,从而使他们学会欣赏英语语言的美并喜欢上这门语言。同时,根据语言模因的传播模式,学生不但能够复制所学的内容,还能进行重组创新,这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