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前状况和改善办法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
网站原创
点赞:32463
浏览:146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2-20

【摘要】一直以来,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根据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并这些目前状况提出相应的改善办法。
【关键词】大学 听力 教学 目前状况 改善
2095-3089(2013)06-0107-01
“听”和“说”语言交际能力,它们在语言学习中的性显而易见。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英语听力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铭静,王晶.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模式与策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01):1-3
[2]刘霞.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122-123
【关键词】大学 听力 教学 目前状况 改善
2095-3089(2013)06-0107-01
“听”和“说”语言交际能力,它们在语言学习中的性显而易见。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英语听力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前状况分析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
1.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
有语言学家指出,听者所拥有的背景知识犹如地图一样印在脑海中,当他们从外界接收新信息时,会根据这幅地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吻合程度并作出分析,从而对听力内容产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方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如果听者想接收的信息来激活库存的知识,就注意积累背景知识。纵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学生普遍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价值观等知之甚少,导致听力困难的现象。2.听力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大学生听力基础不够扎实,通常表现为:语法知识缺乏、词汇积累不够、听力技巧不足等等。学生在听力理解中不能正确辨音,发音不准或不会拼读,没有区分强读弱读,对英美发音的不同未能区分,学生对所听到的英语内容根本不理解。3.没有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听力训练时不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只用耳朵去听,不用手去写。于是,有些学生干脆趴着听当成催眠曲,有些拿着手机在玩用一只耳朵去听。这种缺乏听写结合的有效训练,很容易听完就忘记。(二)从教师方面来看
1.听力教学手段单一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也影响着听力教学的效果。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英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沿用老一套的以录音为主的教学手段,策略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2.听力课时安排不足
教师为了赶进度,把教学的放在了课文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听力课时严重不足。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再次走进了束缚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恶性循环中。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目前状况的改善办法
(一)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由于听力的难易、同学之间的压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理由,学生常常会存有焦虑心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听力教学,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视听说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减少因畏难心理产生的急躁情绪,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锻炼英语听力。(二)加强听力基础知识的积累
听力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语音基础。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对单词、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外,还要加强听音辨音的练习,使学生掌握音素对比、弱读强读、重音、爆破音、英美读音差异等知识。教师可借助语速可调的有声材料,让学生模仿录音进行辨别发音,反复朗读掌握发音策略和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感。另外,加强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词汇量的积累,巩固学到的语法知识。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速度,还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宗教等文化背景信息,有助于英语听力的提高。(三)注重听力技能的训练
听力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断的训练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语速中提炼大意的技能。一般来说,听力分为迅速辨音解义和理解语言含义两。教师可利用听力材料进行试听,并设置理由,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其过程如下:1.泛听,即第一次听录音时,让学生根据理由捕捉信息,并作出整体感知;2.精听,以泛听为基础,对于第一次听不懂的地方反复播放录音;3.对比,对于实在听不懂的地方,可翻阅教材、听力材料进行对比查找,这样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听音辨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良好的听力习惯,是学生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推测生词大意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生词时,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及上下文结构来推断词义,从而训练学生对语境和语言特点的把握,推动听力技巧的提升;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较为陌生的语境或较快的语速的情况下,尽量抓取首句、中心句、关键词,并分析清楚who、what、where、when和why等几要素,进而将抓取的信息串联起来,以获得所听材料的大致信息。经过这两种方式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较好的听力习惯,从而达到听力技能的提升。(五)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人师表,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的学习、进修,改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努力使自身英语发音更加准确、更加地道,同时要深入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以及读音差异等信息。传统教学中看理由—听录音—对答案—再放音的模式较为单一,英语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用一些难易结合、长短适中、语速可调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在课后可以指导学生网络渠道下载最原始的BBC、VOA播音,以及英文歌曲、影视作品等听力资料进行学习。(六)文化背景知识的辅导
大学生之所以在学习英语听力时产生听力障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认知,以致于对某些词汇的社会、联想和语用规则不了解。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彼此的语言、说话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不尽相同。三、结束语
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听力教学是对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考验。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还要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各种教学策略,努力转变目前英语听力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目前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参考文献:
[1]任铭静,王晶.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模式与策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01):1-3
[2]刘霞.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