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策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20037
浏览:8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18
摘 要: 自新世纪以来,大学英语一直是教学改革,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却饱受非议,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前状况,归因理论探究了造成口语教学低效的理由,进而提出相应策略,以期转变目前状况,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低效归因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门的课程,其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一直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但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却存在诸多理由,饱受非议。现阶段,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大多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相对老套,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此外,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时数相对有限,这客观地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毋庸置疑,提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且对我国英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的现实。
基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利用归因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现象进行分析。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制约环境两种,这两种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理由,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20世纪70年代,B.Weiner较系统地探讨与总结了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并提出任何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受诸多因素影响的。
根据B.Weiner的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影响任务成败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根据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造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规模扩大。另外,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之以往下降不少。英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甚至无法分辨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学生薄弱的基础会直接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的“大班化教学”很难保证学生的英语处在同一水平,水平差异过大无疑为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适从。更令人担忧的是,英语口语学习的挫败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口语教学效果。
非智力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属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等级考试进而获得证书。英语等级考试并不考核英语口语,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对英语口语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在日常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表现较消极,很难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口语教学,甚至经常缺席。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方式单一;课堂设计不合理,口语训练较少。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非常明显。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率,高校英语教师仍旧以词汇的分析、语法的强化、考试技巧的讲解为主要授课内容,很少关注英语口语等与考试不太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着眼于应试,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就评价方式而言,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总成绩。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发挥不稳定,考试成绩不甚理想。诚然,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口语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重听轻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视频或音频材料,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与练习,导致听说课变成了听力课。而另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口语的性,但是没能摆脱“注入式”教学的束缚。口语的提高语言的输入,更语言的输出,如果只是一味地输入,甚至连输出的机会都不提供给学生,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扮演至关的角色,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口语学习的动力。对于口语话题,教师要力求精选精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和水平,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此举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可以逐步将话题拓展到其他领域。总之,“由容易到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话题选择原则是较科学和可取的。在口语练习时,教师坚持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尽量使用英语交流,并采取式教育,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低效归因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往的媒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与关注。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门的课程,其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一直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但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却存在诸多理由,饱受非议。现阶段,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大多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相对老套,评价方式相对单一。此外,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时数相对有限,这客观地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毋庸置疑,提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且对我国英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的现实。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的理由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为此,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究。文秋芳(2010)历时六年对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了研究,指出了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与广度;廖敏慧(2011)探讨了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理由;陈楚雄(2012)对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策略;刘洁亮(2012)分析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理由,探讨了解决策略。基于先前的研究,本文利用归因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现象进行分析。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制约环境两种,这两种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理由,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20世纪70年代,B.Weiner较系统地探讨与总结了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并提出任何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受诸多因素影响的。
根据B.Weiner的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影响任务成败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根据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造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规模扩大。另外,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之以往下降不少。英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甚至无法分辨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学生薄弱的基础会直接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此外,高校的“大班化教学”很难保证学生的英语处在同一水平,水平差异过大无疑为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适从。更令人担忧的是,英语口语学习的挫败感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进而影响口语教学效果。
非智力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属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等级考试进而获得证书。英语等级考试并不考核英语口语,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对英语口语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在日常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表现较消极,很难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口语教学,甚至经常缺席。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评价方式单一;课堂设计不合理,口语训练较少。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非常明显。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率,高校英语教师仍旧以词汇的分析、语法的强化、考试技巧的讲解为主要授课内容,很少关注英语口语等与考试不太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着眼于应试,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就评价方式而言,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总成绩。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发挥不稳定,考试成绩不甚理想。诚然,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口语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重听轻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视频或音频材料,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与练习,导致听说课变成了听力课。而另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口语的性,但是没能摆脱“注入式”教学的束缚。口语的提高语言的输入,更语言的输出,如果只是一味地输入,甚至连输出的机会都不提供给学生,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自主学习时间有限,且缺乏有效监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等策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其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弥补课堂资源的不足,对英语口语教学大有裨益。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过于有限,有的学校一周才两个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控,自主学习效率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扮演至关的角色,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口语学习的动力。对于口语话题,教师要力求精选精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和水平,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此举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可以逐步将话题拓展到其他领域。总之,“由容易到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话题选择原则是较科学和可取的。在口语练习时,教师坚持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尽量使用英语交流,并采取式教育,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