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需重视跨文化交际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143 浏览:2076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1-05
作者简介:郭丽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教授的是汉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除了要进行最基本的汉语本体知识的教学,还进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性
  

一、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简介

  

1、学科性质

  确定一门学科的性质,其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科的基本属性,即该学科所独具的性质和特点;二是学科研究的对象与范畴。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呢?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属性与内涵是语言,可见,其基本属性属于语言学范畴。再看其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同时也是外语教学,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
  

2、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陪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能力、得体表达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范开泰,1992)。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的语言知识。
  汉语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语言要素及其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言语技能。
  所谓言语技能就是指汉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想要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语言要素与言语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3)言语交际技能。
  在交际过程中,既要注意交际的正确性,也要注意交际的得体性。只注意到正确性却忽视了得体性,也会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4)相关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中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因此,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掌握和使用这门语言。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受到的主要理由

  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自古就存在,只是近几十年来才逐渐受到人们的。胡文仲先生认为,在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其主要理由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更为顺利地接触和交往。例如: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联系在一起,进行各种交流与活动。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时下,就有不少对外汉语教师“网络汉语教学”来教授远在他国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我有位同学在菲律宾担任汉语志愿者,今年刚刚回国,他在菲律宾的学生仍然互联网向他学习汉语。可见,网络等通讯工具的发达使得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活跃,并使得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具有持续性。
  

2、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

  胡文仲先生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着重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所产生的理由,并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的策略。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交际的内容,还涉及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
  

3、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什么是文化?在胡文仲先生的作品相似度检测绍了多位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对于文化定义,这是因为众学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其研究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道德、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社会的遗产,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的大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为人们所不自觉。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了Kluckhohn对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的生活样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胡文仲先生根据各位学者的观点,概括以下一些看法:
  (1)文化是人们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理由的答案;
  (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在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研究还不能面面俱到,研究跨文化交际主要是研究那些与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研究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研究和解决那些直接影响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容易产生理由的领域,可造成交际失败的主要的跨文化理由,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意识等课题。而贯穿这些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可以说文化理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也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胡文仲先生认为,以下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1)一个民族的历史
  (2)一个民族的传统
  (3)宗教思想
  (4)价值观念
  (5)社会组织形式
  (6)风俗习惯
  (7)政治制度
  (8)社会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科技水平等)
  同时,在研究跨文化理由时,应注意“主导文化”。如比较中美文化时,主要注意对比汉民族的主体文化和美国的主流文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将建立在更加广阔,更加复杂,更加多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研究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外文化交际这块狭小的天地里,也不仅仅局限于东西方文化交际,而要开拓一种“跨时空、全方位、多视角”的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