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与对话: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师生互动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2931 浏览:5007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6-30
摘要:交换生项目是推动学生国际化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以及同一表演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理由。研究发现,交换生与当地教师的师生互动行为相对国内更为积极和活跃,他们在国外课堂上是以“倾听者”、“表露者”、“相遇者”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国内课堂上则多数是“缺席者”、“沉默者”和“对戏者”。这些差异实质上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比较分析发现,实现个体间的“对话”则是改善中国师生互动之匙。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师生互动;国际交换生
  

一、研究缘起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加强。学生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指标。许多国家高校都很这一指标,努力扩大在校留学生数量,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交换生项目是途径之一[1]。本科学生在赴境外(包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校进行交换培养期间,统称为境外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其在境外的学习时间一般为1~2个学期;其学习形式主要为自主选择专业相关课程插班听课。交换生在境外学校学习期间,其本校学籍不变。
  从宏观上看,交换生项目的在于:推动高校间交流、合作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国际理解,提高高校国际声誉并吸引优秀学生。微观上来看,赴境外短期留学的交换生个人能够切身体验中外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为本国教育的改善和完善提供启迪。其中师生互动的比较研究与经验探索,便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与尝试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之所在。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2]。狭义上,它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广义上,它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的一切情境中[3]。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短期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与差异。具体而言,有别于大多数研究对于师生互动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关注,将从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出发,关注交换生在师生中的互动行为,并将学生的角色特点与行为方式进行中外对比,也就是将其在国内高校的师生互动状况与其在短期交流的学习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同一学生的不同角色行为产生的深层次理由。
  

二、研究策略

  本研究的是定性研究策略。定性研究策略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策略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设和理论,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策略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及其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加以考虑[4]。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策略则了参与型观察和开放型访谈。
  笔者之一在日本大学有过一年交换留学经历,对于交换生的师生互动有参与式的直观体验和观察,对于受访者的描述内容及其有着相对大的理解优势。同时,在交换生课堂上深切感受到的跨文化师生互动差异,亦是本研究的缘起之一。
  在2010年11月末至2011年1月期间,面对面的直接访谈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在线访问等方式,与14位受访者进行了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有:交换地区与我国在教育、教学及师生互动上的差异;印象最深的课程、教师和学生;自己在交换学校师生互动中的表现;对自己表现的评价和解释等。访谈对象共14名,均来自南京大学,他们的专业涉及中文、哲学、新闻传播、工管、会计、化学、数学等领域,前往交换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和日本。
  

三、研究发现与结果分析

  人际传播学中的角色概念是对戏剧舞台用语的借用。角色的本质是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角色扮演能力之间的统一[5]。中国交换生在与国内外教师的互动行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然,这样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作为多个角色的统一体的交换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一定也会有所交叉,但这不影响关注他们在国内外师生互动中的相对角色差异,这种差异在“课堂”和“课后”两个舞台都有所体现。根据交换生在境外课堂与在国内课堂的不同表现,本研究将考察他们在课堂应答、主动发言和课后交往这三种互动行为中的角色差异及其理由。
  1.“倾听者”与“缺席者”:不同课堂上的角色投入程度有别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语传播行为大出于老师的要求,即被“点名”或被用其他方式回答。他们承认,作为交换生的自己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相对当地学生要低得多。然而同样是相对“被动”,交换生在国内外课堂上的学生角色却仍有着微妙的区别。
  在海外的课堂上,交换生们认为自己表现得比在国内更投入、注意力更、参与度更高,是课堂人际传播信息的积极接受者。他们倾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观点,在内心形成自己的深思。他们会随时警惕教师的提问,以免轮到自己时无言以对。交换生们在扮演留学生时,一方面作为观众,无论是出于对表演者的礼貌还是自身表演的参考,悉心地观看着国外师生的“表演”。表演是指特定的参与者在特定的场合,以任何方式影响其他任何参与者的活动[6]。交换生的表演并非指他们有夸张、做作的表现,而是说他们根据不同情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行为。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舞台设置,他们也考究地对自己可能留给对方的印象进行着管理。在此将其引申为表演者身处的一切情境背景,如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一些具体的舞台道具、教学环境。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既不能放松观察,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演,因而他们是国外课堂上审慎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