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7097 浏览:2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2
摘 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代换法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 文化差异 翻译原则 翻译策略
  引言
  语言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是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的组成。它与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什么叫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复杂体,它包括了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风俗、思维方式无不在习语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幽默、含蓄,或典雅、严肃,不仅生动,妙趣横生,而且言简意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然而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别,英汉习语承载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它们与其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一)存活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地理环境的迥异,导致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英国是个岛国),其渔业和航海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英语的习语中就出现了大量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比喻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burn one’s boats比喻“破釜沉舟,自断退路”;all at sea表示“不知所措”的意思;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而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其相差甚大(中国乃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所以在汉语的习语中与农产品相关的居多,如:“斩草除根”“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二)宗教信仰的文化差异

  宗教在各民族的发展中起到至关的作用。中国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因此,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在中西方习语中也各不相同。在英美国家,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这在习语中也能体现出来如:Go to hell.“下地狱去”,也有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圣经》在基督教中地位显赫,被奉为经典主要在于《圣经》讲述了有关犹太人的传说故事、法典、宗教教规以及的史实、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神话等等。它反映了古人的喜怒哀乐、乞求与理想。因此,有大量的习语是与《圣经》相关的。如:Judas kiss“犹大之吻”,Job’s patience“极有耐心”,as wise as Solomon“智慧超群”,adaughter of Eve“女人”等等。从这就可以看出《圣经》在英美国家人们心中的地位了。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些来自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习语汉语的出现随之出现,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五体投地,闲时不烧香,回头是岸顶礼膜拜等等。
  

(三)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些动物在中西方家庭的地位天壤之别,最典型的莫过于狗。狗在中国人眼中(传统的中国人)是一种卑微的动物,这一点在汉语与狗有关的习语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痛打落水狗,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狐朋狗党,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国家狗被当作家庭的一员,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一点在英语谚语中也能证实,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出头日)等。而对于中国人而言,猫就如狗在西方担当的角色是一样的,所以又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习语,如:A cat has nine 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英语中,心地恶毒的女人又常和猫联系在一起,如: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想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要掌握其文化习俗。
  

(四)历史典故

  中国与英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而习语中有相当大的一来源于此。如英语中“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源于神话传说;“cross the Rubicon”“hang by a(孤注一掷)源于罗马历史故事;thread”(千钧一发)则源于希腊故事。这些习语言简意赅、生动、深远、结构凝练、含蓄幽默,且都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通常不能仅从字面去理解和翻译。如:cat’s paw若直译为猫爪子,可能并不能理解其用意,其实是用它来比喻“受人愚弄的人”或“被人当作工具使用的人”,其源自《伊索寓言》。而汉语中的大多数习语主要源于我国寓言故事,经传典籍和神话传说,比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源于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话传说,“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古代文化精髓。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策略

  关于翻译的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严复在他的《天演论》中说:“译道三难:信、达、雅。”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作的丰姿。”傅雷则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则提出:“文化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翻译概念是:“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语言等值体——是就其而言,其次是就其风格而言。”这些主张虽然侧不同,但中心要旨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保持原作的风格,反映原作的风貌。忠实准确,实际上指的是透过一种语言去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