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词汇的提取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8687
浏览:26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8
摘要 本文从汉英双语心理词汇的提取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探讨《红楼梦》杨、霍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面的不同翻译风格。文章的结论是:心理词汇不同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会影响杨、霍的翻译过程,从而使译作在词汇层面上风格各异。
关键词:心理词汇提取 《红楼梦》 英译本 翻译风格
:A
《红楼梦》现有的9个英译本中,杨宪益、霍克斯的译本较完整、权威。杨、霍中英文造诣都很深厚,但译文风格迥异。前人从目的论、语料库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杨为何主要异化策略,霍为何主要归化策略。现有研究视角虽广,但对译作的产生过程(即翻译的心理过程)研究颇少。翻译实质上是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这一思维活动体现在杨、霍两位译者的词汇翻译层面上,原文词汇的理解即是提取译者中文心理词汇的语义,译文词汇的表达即是从译者心理词汇提取英文词汇。既然词汇翻译过程离不开心理词汇语义的提取,翻译受心理词汇语义的存储模式、提取规律的影响。本文将从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的提取这一全新视角,以语义激活扩散模型为理论基础,来探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面上风格各异的理由。
一 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
心理词汇指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和语义等知识在永久记忆中的表征。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表明熟练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的形式分别表征,语义共同表征,即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共享一个语义系统。语义在记忆中以概念为基础,节点的形式储存在语义网络中。在语义网络中,概念的语义越类似,概念联系越紧密,在语义网络中的距离也就越近。某个概念激活后,该激活会向周围扩散,从而使邻近的概念一定程度的预先激活,加快这些邻近概念的语义提取速度。同时记忆系统提取心理词汇的语义受词频影响,词频越高,记忆系统提取心理词汇语义的速度越快。所以,对于任何熟练汉英双语者,词频越高,词汇越是经常出现,提取该词语义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而且由于不同汉英双语者接触汉英双语的语言和文化各不相同,其心理词汇的语义存储网络也千差万别。例如,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中,概念“红”与 “幸福”、“繁荣”等概念联系更紧密;熟悉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中,概念“红”则与“愤怒”、“”等概念联系更紧密。由于语义网络的激活扩散作用,汉英双语者提取任何心理词汇的语义时,特定概念的激活会扩散到与其紧密联系的其他概念中,并使这些概念也一定程度的预先激活。所以更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在提取概念“红”时,“幸福”、“繁荣”等概念也同时激活;而更熟悉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在提取概念“红”时,记忆系统激活的则是“愤怒”、“”等不同概念。
杨、霍两位译者在词汇层面英译《红楼梦》的过程,实为提取心理词汇的过程。这一过程受上述双语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的影响。本文将词汇联想实验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颜色、宗教词汇时,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是如何左右译者的抉择,而致译文风格各异。
本研究词汇联想实验,从翻译的心理过程探索霍为何以“绿”替“红”。实验受试分A、B两组,都熟悉汉英双语。A组20人,均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B组20人,均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熟悉汉语的英美籍留学生或外教,母语为英语,汉语为第二语言。A组的刺激词为“红色”。实验方式为连续联想,要求受试看到“红色”后,在一分钟内写出联想到的汉语词(颜色词除外)。B组的刺激词有两个:一个为“red”,实验方式为连续联想,要求受试看到“red”后,在一分钟内写出联想到的英语词(颜色词除外);另一刺激词为词组“happy,jolly, prosperous”,实验方式为单一联想, 要求受试看到词组后,写出联想到的第一个颜色词。词汇联想实验的理念是:刺激词和联想到的词连接强度大,语义联系也最紧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霍英译“怡红院”时,要从心理词汇中准确提取“怡红院”的语义:贾宝玉的住所,大观园中华丽的房屋。根据上述联想实验,A组20人,看到“红色”,联想到“鲜血”(11人)、 “热烈”(8人)、“喜庆”(7人)、“幸福”(6人)、“玫瑰”(6人)、“繁荣”(5人)、“爱情”(5人)等词。说明熟悉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中的“红色”与上述概念的语义联系紧密。霍身为英国汉学家,中文造诣相当深厚,提取“怡红院”一词的语义时,记忆系统中与之紧密联系的“幸福”、“热烈”、“繁荣”等语义概念都会激活。
同样,由实验可知,B组受试看到“happy,jolly,prosperous”,联想到“green”(8人)、“blue”(5人)、“white” (4人)等词。说明熟悉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happy,jolly,prosperous”与“green”,“white”,“ blue”的语义联系紧密。同时,B组看到“red”,更多联想到“blood”(8人)、“angry”(5人)、“danger”(5人)、“violence”(5人)。说明在更熟悉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red”与上述概念的语义联系更紧密。由于英语文化里的“red”缺失“幸福”、“热烈”、“繁荣”等语义概念,更熟悉英美文化的霍在译文表达,即语言输出时,英语词汇表征层的“green”,“white”,“blue”激活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因此,“怡红院”译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译成了“Green Boy”。“绿”代替了“红”。
关键词:心理词汇提取 《红楼梦》 英译本 翻译风格
:A
《红楼梦》现有的9个英译本中,杨宪益、霍克斯的译本较完整、权威。杨、霍中英文造诣都很深厚,但译文风格迥异。前人从目的论、语料库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杨为何主要异化策略,霍为何主要归化策略。现有研究视角虽广,但对译作的产生过程(即翻译的心理过程)研究颇少。翻译实质上是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这一思维活动体现在杨、霍两位译者的词汇翻译层面上,原文词汇的理解即是提取译者中文心理词汇的语义,译文词汇的表达即是从译者心理词汇提取英文词汇。既然词汇翻译过程离不开心理词汇语义的提取,翻译受心理词汇语义的存储模式、提取规律的影响。本文将从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的提取这一全新视角,以语义激活扩散模型为理论基础,来探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面上风格各异的理由。
一 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
心理词汇指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和语义等知识在永久记忆中的表征。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表明熟练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的形式分别表征,语义共同表征,即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共享一个语义系统。语义在记忆中以概念为基础,节点的形式储存在语义网络中。在语义网络中,概念的语义越类似,概念联系越紧密,在语义网络中的距离也就越近。某个概念激活后,该激活会向周围扩散,从而使邻近的概念一定程度的预先激活,加快这些邻近概念的语义提取速度。同时记忆系统提取心理词汇的语义受词频影响,词频越高,记忆系统提取心理词汇语义的速度越快。所以,对于任何熟练汉英双语者,词频越高,词汇越是经常出现,提取该词语义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而且由于不同汉英双语者接触汉英双语的语言和文化各不相同,其心理词汇的语义存储网络也千差万别。例如,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中,概念“红”与 “幸福”、“繁荣”等概念联系更紧密;熟悉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中,概念“红”则与“愤怒”、“”等概念联系更紧密。由于语义网络的激活扩散作用,汉英双语者提取任何心理词汇的语义时,特定概念的激活会扩散到与其紧密联系的其他概念中,并使这些概念也一定程度的预先激活。所以更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在提取概念“红”时,“幸福”、“繁荣”等概念也同时激活;而更熟悉英语和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在提取概念“红”时,记忆系统激活的则是“愤怒”、“”等不同概念。
杨、霍两位译者在词汇层面英译《红楼梦》的过程,实为提取心理词汇的过程。这一过程受上述双语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的影响。本文将词汇联想实验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颜色、宗教词汇时,心理词汇的存储模式和提取规律是如何左右译者的抉择,而致译文风格各异。
二、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翻译风格的影响
1 颜色词的翻译
《红楼梦》中颜色词的使用种类多、数量大、频率高、范围广,尤以“红”更突出,且杨、霍译法迥异。究其理由,有研究者解释为:霍明确意识到汉语的“红”和英语的“red”含义不同。中国文化中的“红色”象征“幸福”、“热烈”、“繁荣”、“运气”、“革命”等, 语义接近英语的“金”或“绿色”。英文中的“red”有“愤怒”、“”、“暴力”之义。为顾及读者感受, 霍归化策略,即原文文化服从译文文化。因而在霍译本里 “怡红院”译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译成了“Green Boy”。“红”为“绿”所替代。本研究词汇联想实验,从翻译的心理过程探索霍为何以“绿”替“红”。实验受试分A、B两组,都熟悉汉英双语。A组20人,均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B组20人,均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熟悉汉语的英美籍留学生或外教,母语为英语,汉语为第二语言。A组的刺激词为“红色”。实验方式为连续联想,要求受试看到“红色”后,在一分钟内写出联想到的汉语词(颜色词除外)。B组的刺激词有两个:一个为“red”,实验方式为连续联想,要求受试看到“red”后,在一分钟内写出联想到的英语词(颜色词除外);另一刺激词为词组“happy,jolly, prosperous”,实验方式为单一联想, 要求受试看到词组后,写出联想到的第一个颜色词。词汇联想实验的理念是:刺激词和联想到的词连接强度大,语义联系也最紧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霍英译“怡红院”时,要从心理词汇中准确提取“怡红院”的语义:贾宝玉的住所,大观园中华丽的房屋。根据上述联想实验,A组20人,看到“红色”,联想到“鲜血”(11人)、 “热烈”(8人)、“喜庆”(7人)、“幸福”(6人)、“玫瑰”(6人)、“繁荣”(5人)、“爱情”(5人)等词。说明熟悉中国文化的汉英双语者心理词汇中的“红色”与上述概念的语义联系紧密。霍身为英国汉学家,中文造诣相当深厚,提取“怡红院”一词的语义时,记忆系统中与之紧密联系的“幸福”、“热烈”、“繁荣”等语义概念都会激活。
同样,由实验可知,B组受试看到“happy,jolly,prosperous”,联想到“green”(8人)、“blue”(5人)、“white” (4人)等词。说明熟悉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happy,jolly,prosperous”与“green”,“white”,“ blue”的语义联系紧密。同时,B组看到“red”,更多联想到“blood”(8人)、“angry”(5人)、“danger”(5人)、“violence”(5人)。说明在更熟悉英美文化的汉英双语者的心理词汇语义网络中,“red”与上述概念的语义联系更紧密。由于英语文化里的“red”缺失“幸福”、“热烈”、“繁荣”等语义概念,更熟悉英美文化的霍在译文表达,即语言输出时,英语词汇表征层的“green”,“white”,“blue”激活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因此,“怡红院”译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译成了“Green Boy”。“绿”代替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