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本的选取:论美国短篇小说的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7522
浏览:2386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4
摘 要:文学翻译的文本选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翻译学术课题。不少研究者指出,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并非完全随心所欲,而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过往的文学翻译中,经典名著、畅销小说等翻译者们所偏好的。笔者认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和关注,并指出在社会历史环境下,美国短篇小说的翻译研究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本选取 美国短篇小说
在文学翻译中,文学作品的选择是一个的研究课题。劳伦斯·韦努蒂(Laurence Venuti)指出,翻译是致力于转述一个异语文本,以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因此对拟翻译的异语文本的选择是译者要考虑的事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第一要面对的就是文本(材料)的选择,“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以这样说,从材料的选取到词汇的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许钧在“论翻译的选择”一文中也指出:较之“怎么翻译”,“翻译什么”是首要的理由。
然而,文学翻译中文学作品的选择看似是译者的自由,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许钧认为无论是“译什么”还是“怎么译”,都涉及到译者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并非完全是译者个人的自由,他受到诸如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多种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的限制。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认为,翻译受到内外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文学系统内部的包括批评家、教师和译者在内的“专业人士”在诗学方面进行的操控;二是文学系统以外的“赞助人”的意识形态的操控。在我国翻译界,上世纪20年代关于文学翻译“译什么”就曾产生过激烈的论争,这就是著名的创造社和文学研究社之间的论争。近些年来,学界对那次论争的缘起和内容进行了厘清,归纳出其归根到底的理由就是“译什么”的理由。当时,以茅盾为首的文学研究社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有实用性,能够针砭时弊、拯救灵魂,所以应该审度事势,要有轻重和先后之分。而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则认为,文学翻译应关心文学的艺术价值,选择能真正打动和陶冶译者和读者的作品来翻译。对此,也有人简单将译者分为选择文本的理智派和情感派。
不过,那一次论争并没有绝对的答案标准。如今,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如何重新回答“文学翻译译什么”这个老理由呢?综观欧美文坛,各种文类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每年各种作品、畅销书层出不穷、精彩纷呈。事实上,不同的译者已经用行动对这个理由做出了自己不同的回答。例如不少期刊和译者(包括《译林》等期刊在内)侧重于通俗文学和奇幻文学的研究,注重小说的新奇性和畅销性;当然也有不少译者则专注于经典重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价值。笔者认为:除了以《哈利·波特》《魔戒》为代表的畅销小说和海明威和福克纳等人经典作品之外,欧美文学翻译还应该加大力度关注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目前的国内翻译界,对优秀的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漠视。笔者注意到,翻译到国内的美国短篇小说仍然以一些经典的、上世纪的短篇小说作家的作品为主,包括艾伦·坡的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等等,而新世纪的、优秀的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被翻译工作者们忽视了。而在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关美国短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更少得可怜。笔者中国知网()进行了仔细查询,发现有关美国短篇小说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几近于零。这与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在外国文学领域的地位不相称,也显示了国内学界对美国短篇小说翻译和研究的一种集体轻视。
其实一直以来,美国短篇小说在美国文坛占据有地位。王佐良老先生很早在“能认识美国文学吗?——关于美国短篇小说选”一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大致来说,从19世纪到现在的欧美文坛,短篇小说写色的主要是三个国家:以莫泊桑传统著称的法国短篇小说,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短篇小说,然后就是美国,而以美国最有活力。”自从艾伦·坡和霍桑开了美国短篇小说之先河以来,舍伍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等大师将其发扬光大、推向高峰,到了上世纪十年代,美国短篇小说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复兴,优秀的作品屡见不鲜。根据学者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O. Henry Collection)销量节节攀升,极为引人注目。
美国短篇小说的繁荣与复兴显示其在美国文坛不言而喻的性。可以说,短篇小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文学形式。从思想性方面来说,批评家苏珊·默尼特把短篇小说称为“的生活简报”。短篇小说是了解美国社会、民生等非常好的途径。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的艺术形式,适合用来表达下层民众的生活。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短篇小说,一反后现代、黑色幽默、元小说等光怪陆离的叙事风格,用平实的笔触深刻地刻画了美国社会和民生。安·贝蒂、特·科拉格森·博伊尔、雷蒙德·卡佛、理查德·福特、鲍比·安·梅森、杰恩·安妮·菲利普斯、玛丽·罗比森、托拜尔斯·沃尔夫等等短篇小说家都属于新现实主义,他们的作品具有的现实,不少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笔会/欧·亨利奖等奖项。除了思想性之外,美国短篇小说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美国短篇小说风格多样,各具叙事特点,何群立曾在“探索与争鸣——综述美国对短篇小说形式艺术的探讨”一文中,赞扬了美国短篇小说的艺术多样性。
申丹教授在谈到如何解读美国短篇小说的时候,提出了整体细读的策略,即不脱离语境,同时关注文本。也就是说,“整体细读”是宏观阅读与微观阅读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关照,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借助申丹教授解读美国短篇小说的思路,笔者认为在选择翻译作品时,同样应该既关注其思想性,同时又关注其艺术性,不可偏废。换言之,既要理智,又含情感;既关注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同时又关注微观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那么在选取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文本时候,应该放在哪些小说文本上呢?笔者认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翻译的应放在近年来的《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新锐作家和优秀作品上。尤其是聚焦反映“9·11”恐怖袭击带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创伤,以及当下美国民众迷茫心态的作品。同时也应该关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少数族裔作家,他们的作品从后殖民角度书写了族裔经验和真实历史。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值得向国内读者推荐。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本选取 美国短篇小说
在文学翻译中,文学作品的选择是一个的研究课题。劳伦斯·韦努蒂(Laurence Venuti)指出,翻译是致力于转述一个异语文本,以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因此对拟翻译的异语文本的选择是译者要考虑的事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第一要面对的就是文本(材料)的选择,“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以这样说,从材料的选取到词汇的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许钧在“论翻译的选择”一文中也指出:较之“怎么翻译”,“翻译什么”是首要的理由。
然而,文学翻译中文学作品的选择看似是译者的自由,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许钧认为无论是“译什么”还是“怎么译”,都涉及到译者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并非完全是译者个人的自由,他受到诸如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多种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的限制。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认为,翻译受到内外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文学系统内部的包括批评家、教师和译者在内的“专业人士”在诗学方面进行的操控;二是文学系统以外的“赞助人”的意识形态的操控。在我国翻译界,上世纪20年代关于文学翻译“译什么”就曾产生过激烈的论争,这就是著名的创造社和文学研究社之间的论争。近些年来,学界对那次论争的缘起和内容进行了厘清,归纳出其归根到底的理由就是“译什么”的理由。当时,以茅盾为首的文学研究社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有实用性,能够针砭时弊、拯救灵魂,所以应该审度事势,要有轻重和先后之分。而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则认为,文学翻译应关心文学的艺术价值,选择能真正打动和陶冶译者和读者的作品来翻译。对此,也有人简单将译者分为选择文本的理智派和情感派。
不过,那一次论争并没有绝对的答案标准。如今,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如何重新回答“文学翻译译什么”这个老理由呢?综观欧美文坛,各种文类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每年各种作品、畅销书层出不穷、精彩纷呈。事实上,不同的译者已经用行动对这个理由做出了自己不同的回答。例如不少期刊和译者(包括《译林》等期刊在内)侧重于通俗文学和奇幻文学的研究,注重小说的新奇性和畅销性;当然也有不少译者则专注于经典重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价值。笔者认为:除了以《哈利·波特》《魔戒》为代表的畅销小说和海明威和福克纳等人经典作品之外,欧美文学翻译还应该加大力度关注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目前的国内翻译界,对优秀的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不够,存在一定程度的漠视。笔者注意到,翻译到国内的美国短篇小说仍然以一些经典的、上世纪的短篇小说作家的作品为主,包括艾伦·坡的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等等,而新世纪的、优秀的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被翻译工作者们忽视了。而在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关美国短篇小说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更少得可怜。笔者中国知网()进行了仔细查询,发现有关美国短篇小说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几近于零。这与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在外国文学领域的地位不相称,也显示了国内学界对美国短篇小说翻译和研究的一种集体轻视。
其实一直以来,美国短篇小说在美国文坛占据有地位。王佐良老先生很早在“能认识美国文学吗?——关于美国短篇小说选”一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大致来说,从19世纪到现在的欧美文坛,短篇小说写色的主要是三个国家:以莫泊桑传统著称的法国短篇小说,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短篇小说,然后就是美国,而以美国最有活力。”自从艾伦·坡和霍桑开了美国短篇小说之先河以来,舍伍德·安德森、海明威、福克纳等大师将其发扬光大、推向高峰,到了上世纪十年代,美国短篇小说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复兴,优秀的作品屡见不鲜。根据学者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O. Henry Collection)销量节节攀升,极为引人注目。
美国短篇小说的繁荣与复兴显示其在美国文坛不言而喻的性。可以说,短篇小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文学形式。从思想性方面来说,批评家苏珊·默尼特把短篇小说称为“的生活简报”。短篇小说是了解美国社会、民生等非常好的途径。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的艺术形式,适合用来表达下层民众的生活。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短篇小说,一反后现代、黑色幽默、元小说等光怪陆离的叙事风格,用平实的笔触深刻地刻画了美国社会和民生。安·贝蒂、特·科拉格森·博伊尔、雷蒙德·卡佛、理查德·福特、鲍比·安·梅森、杰恩·安妮·菲利普斯、玛丽·罗比森、托拜尔斯·沃尔夫等等短篇小说家都属于新现实主义,他们的作品具有的现实,不少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笔会/欧·亨利奖等奖项。除了思想性之外,美国短篇小说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美国短篇小说风格多样,各具叙事特点,何群立曾在“探索与争鸣——综述美国对短篇小说形式艺术的探讨”一文中,赞扬了美国短篇小说的艺术多样性。
申丹教授在谈到如何解读美国短篇小说的时候,提出了整体细读的策略,即不脱离语境,同时关注文本。也就是说,“整体细读”是宏观阅读与微观阅读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关照,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借助申丹教授解读美国短篇小说的思路,笔者认为在选择翻译作品时,同样应该既关注其思想性,同时又关注其艺术性,不可偏废。换言之,既要理智,又含情感;既关注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同时又关注微观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那么在选取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文本时候,应该放在哪些小说文本上呢?笔者认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翻译的应放在近年来的《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新锐作家和优秀作品上。尤其是聚焦反映“9·11”恐怖袭击带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创伤,以及当下美国民众迷茫心态的作品。同时也应该关注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少数族裔作家,他们的作品从后殖民角度书写了族裔经验和真实历史。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值得向国内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