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隐喻在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处理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
网站原创
点赞:5357
浏览:16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2-04

摘 要: 隐喻是诗化的语言,是语言升华了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本文从对隐喻的辨认和推断出发,基于其在句中的不同“表现”,理解并掌握隐喻的实质,进而准确恰当翻译。
关键词: 隐喻 隐喻的翻译 美学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从广义上说,metaphor就是比喻,是区别于其他非比喻性语言的术语。通常以彼物比此物,由本体喻体两构成。两概念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激活人们日常思维的联想系统,将喻体的某个特征投射到本体上,即产生和形成隐喻。
By this hour,the volcanic fires of his nature had burnt down.
在这个句子中,喻体the volcanic fires和has burnt down分别担当主语和谓语。由此可见,隐喻的变化是多样的,能深切体会到其灵活性。
2.模糊性。隐喻相当于一个潜在的或晦涩的明喻,但又不像明喻使用“像,比作”等词语把一件事物比喻成另一件事物。当读者对喻义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时,隐喻的模糊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3.预订俗称性。就像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一样,英语隐喻有许多祖祖辈辈口传笔授的产物。当提到主体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他喻体。例如用fire代表anger,用 a bull in a china shop代表a clumsy person,用the heel of Achilles代表mortal weak.
4.民族性。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以狗喻人在汉语中是贬义,但由于狗的忠贞和可信而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所称赞,他们用lucky dog,topdog等表达积极向上的。
一些中心词前面加上一个特别的修饰语,它的语义便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种用法便是隐喻。如:
Intellectual stagnation?摇?摇?摇?摇智力上的停滞
Intellectual trap?摇?摇?摇?摇智力陷阱
Information hight way?摇?摇?摇?摇信息高速公路
Orientao MIT?摇?摇?摇?摇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
Spiritual prop?摇?摇?摇?摇精神支柱
由于该修饰词代表了一种与中心词不同的领域,因此提供了从隐语角度理解的线索和前提。
(2)元语言符号
说话者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或避开产生误解,元语言符号,即直接用metaphor,metaphorical,figuratively等字眼。
例句:I saw then in her face,and around the openness of her brow,a metaphorical light which none the less seemed to me to be an objecive phenomenon,a real thing.
我看到她脸上和额头周围有一种光,虽然是隐喻上的一种光,可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客观现象,一种真实的东西。
(3)强调词信号
Literally,actually,really,simply,indeed等向听话者表明说话者可能在使用隐喻。
例句:Lot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are disappearing alarmingly.The destroyers are actually destroying the lungs of our planet.
大量的热带雨林正在消失,这些毁坏者毁坏的是的星球之肺。
(4)模糊限制词
a touch,a bit,in a way,more or less,practically等可以作为隐喻的标志。
例句:In a way,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
在某种程度上,金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
(5)表示转换的上义词
如kind of,form of,type of等。
例句:I he no relish for the joke,it’s a form of dying fly in the nice bowl.
我对这个笑话毫无兴趣,完全是像饭碗里垂死的苍蝇。
(6)引号
运用引号其实也是一种元语言符号(尤其在汉语中更为多见),经常表达与其字面含义不同的意思。
例句: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关键词: 隐喻 隐喻的翻译 美学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从广义上说,metaphor就是比喻,是区别于其他非比喻性语言的术语。通常以彼物比此物,由本体喻体两构成。两概念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激活人们日常思维的联想系统,将喻体的某个特征投射到本体上,即产生和形成隐喻。
一、英语隐喻的特征
1.灵活性。虽然隐喻的基本模式是“A,是B”,但它并不总是以这个模式出现,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喻体和主体同时出现;有时候不出现主体,只出现喻体,并且其喻体可以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例如:By this hour,the volcanic fires of his nature had burnt down.
在这个句子中,喻体the volcanic fires和has burnt down分别担当主语和谓语。由此可见,隐喻的变化是多样的,能深切体会到其灵活性。
2.模糊性。隐喻相当于一个潜在的或晦涩的明喻,但又不像明喻使用“像,比作”等词语把一件事物比喻成另一件事物。当读者对喻义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时,隐喻的模糊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3.预订俗称性。就像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一样,英语隐喻有许多祖祖辈辈口传笔授的产物。当提到主体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他喻体。例如用fire代表anger,用 a bull in a china shop代表a clumsy person,用the heel of Achilles代表mortal weak.
4.民族性。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以狗喻人在汉语中是贬义,但由于狗的忠贞和可信而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所称赞,他们用lucky dog,topdog等表达积极向上的。
二、对隐喻的识别
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听话者或读者对语境非常熟悉,听话者根据对说话者意图及话题的了解,揣摩说话者的真实用意,从而作出的反应,即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另一种是听话者对语境不够熟悉或很不熟悉,这时他对话语的理解主要依靠对实际话语的解码,然后根据话语的字面判断话语的语境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即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1.话语信号和标志
(1)领域信号或话语标志一些中心词前面加上一个特别的修饰语,它的语义便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种用法便是隐喻。如:
Intellectual stagnation?摇?摇?摇?摇智力上的停滞
Intellectual trap?摇?摇?摇?摇智力陷阱
Information hight way?摇?摇?摇?摇信息高速公路
Orientao MIT?摇?摇?摇?摇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
Spiritual prop?摇?摇?摇?摇精神支柱
由于该修饰词代表了一种与中心词不同的领域,因此提供了从隐语角度理解的线索和前提。
(2)元语言符号
说话者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或避开产生误解,元语言符号,即直接用metaphor,metaphorical,figuratively等字眼。
例句:I saw then in her face,and around the openness of her brow,a metaphorical light which none the less seemed to me to be an objecive phenomenon,a real thing.
我看到她脸上和额头周围有一种光,虽然是隐喻上的一种光,可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客观现象,一种真实的东西。
(3)强调词信号
Literally,actually,really,simply,indeed等向听话者表明说话者可能在使用隐喻。
例句:Lot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are disappearing alarmingly.The destroyers are actually destroying the lungs of our planet.
大量的热带雨林正在消失,这些毁坏者毁坏的是的星球之肺。
(4)模糊限制词
a touch,a bit,in a way,more or less,practically等可以作为隐喻的标志。
例句:In a way,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
在某种程度上,金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
(5)表示转换的上义词
如kind of,form of,type of等。
例句:I he no relish for the joke,it’s a form of dying fly in the nice bowl.
我对这个笑话毫无兴趣,完全是像饭碗里垂死的苍蝇。
(6)引号
运用引号其实也是一种元语言符号(尤其在汉语中更为多见),经常表达与其字面含义不同的意思。
例句: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