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谚语性别歧视现象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5438
浏览:19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10-20
本文主要借助英语谚语,从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性格弱点以及传统上对女性的要求等三个角度,深入探索英语谚语中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剖析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源,关注性别歧视的发展变化,旨在引起人们对女性受歧视现象的,从而推动语言改革,以期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英语谚语性别歧视产生根源发展和变化
显然,这些英语谚语刻意突出女性的性格弱点,含有强烈的歧视与贬低之义。按理说男人和女人在性格方面,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以上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文化中,若男性琐碎话多、优柔寡断,人们也会用“娘”“婆婆妈妈”等女性指称来形容,可见汉语中也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谚语性别歧视产生根源发展和变化
一、引言
英国作家佩恩曾指出:“民族之智慧在其谚语”。谚语是一个民族经验与智慧的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能折射出整个民族所特有的地理、历史、社会观念、生活哲理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男尊女卑的思想古来有之,人类文化中包含着这种观念,自然就会体现在谚语中,也就形成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早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和结构》一书中就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英语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精华,也就反映出英语语言男性化这一特点。二、性别歧视在英语谚语中的具体表现
英语中涉及女性的谚语,但内容大多体现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家庭从属地位、性格弱点及传统上对女性的要求。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分别举例予以说明。1.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得人们对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持有不平等的看法,女人的地位远在男人之下。如:Man, woman and devil are three degrees of comparison.(男人、女人和魔鬼,三个等级分贵贱。)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ll be.(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胡桃敲打多结果。)A man of straw is worth of a woman of gold. (稻草男儿抵得上金玉女子。)这些具有浓厚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英语谚语充分体现了女性受歧视、受欺凌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反映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2.性格弱点
英语谚语常常把女性描绘成软弱、多变、饶舌、缺乏智慧与判断力,甚至搬弄是非的恶毒之人,因而英文单词women也有了“脆弱、反复无常、爱慕虚荣、爱说闲话、恶毒、无知”等贬低女性的内涵。如《哈姆雷特》中经典台词: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又如,Women are wering as the wind. (女人心思犹如风之多变。) Many women, many 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鹅的屎多,女人的话多。) 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 (女人是万恶之源。)Women h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 (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显然,这些英语谚语刻意突出女性的性格弱点,含有强烈的歧视与贬低之义。按理说男人和女人在性格方面,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以上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文化中,若男性琐碎话多、优柔寡断,人们也会用“娘”“婆婆妈妈”等女性指称来形容,可见汉语中也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