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英语课的教学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3879 浏览:1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4
摘 要:中学新生人数逐年增加,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其大的困难,尤其是英语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搞好英语的教学。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探讨
  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更有学生得过且过,对学习英语有抗拒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会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恶。因此,如何搞好英语课的教学,建立适合学生的好策略,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有“读完初中英语学高中英语,进而进入翻译的行列”的观念,学好英语不仅能为今后“三校生”高考提供保证,更的是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表达思维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掌握各种有用的社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英语差的学生成绩不理想[1],容易产生了自卑心理,但他们也有自尊心,要注意维护好英语差生的自尊心,多,少批评。
  二、从基础抓起,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学生在初中英语成绩差,英语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弥补基础知识上的漏洞,这是差学生实现转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因果关系。对于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基础知识,要注意查缺补漏[2],防止学生产生知识上的漏洞,同时,要坚决杜绝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1],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品质,避开学生出现“难题不会做,简单题又做不对”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基本的解题策略进行认真的分类总结,不断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英语特别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辅导,逐渐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做他们的知心好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当教师和学生情感加强了,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英语学科了,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愿望。
  2.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抽象乏味的感觉。英语差生常感到学习英语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他们会逐步丧失学习英语的动力,对英语学习的厌恶和抵制日益滋生[2]。但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应转变传统的讲授策略,设计出独特新奇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英语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还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差生的自觉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3]。
  3.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趣味性
  英语学科具有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应该解决的首要理由。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
  ,创设熟悉的情境,实现知识的便利传播,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英语理由、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英语知识相关的理由。这样的实际英语情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英语思想,体现了英语的本质,反映了英语的特点,还容易引起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注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将英语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形势下,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自学方式。
  四、实施有差别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体学习英语的差异性
  人人掌握英语,但不同的人学英语具有差异性。这一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出现,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能力上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用“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一步一步慢慢来,为差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3]。
  总之,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必定会化压力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付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努力,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贺 李静 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曹才翰 章建跃 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顺燕 英语教育与英语文化[J].英语通报,2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