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6532 浏览:7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课程教学需突破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外语元素与专业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是一种适用于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发展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缺乏教材、师资不足、教学研讨机制欠缺等因素制约了该教学模式的推进。该模式的教学需处理好专业、专业外语、公共英语等相关课程之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课外辅导以及考核方式等阶段要将“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贯穿其中。
  关键词:“专业+外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课外辅导;考察方式
  外语院校的独特语言资源优势对非语言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外语具有一定的条件与客观的基础。外语院校在招生中对学生外语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非语言专业的招生中,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比普通高校的高。这也是非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因此,《国际政治概论》在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教学中便使用外语工具与外语资料进行教学。再加上《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的国际特性,《国际政治概论》课程不论从课程性质还是教学目标来看,外语的使用是必不可缺的。目前,外语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大都以英语的使用为主,而且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和著名学者来自于英语世界的国家,故而,这里主要讨论《国际政治概论》与英语相融合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
  

一、“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是将专业课与外文元素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为一体的系统教学。
  “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具有几个独特的特点:一是资源整合,专业课的知识结构与外文元素在教学内容中重新构建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内在协调,外文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逻辑结构、语言场景、资料观点等方面实行融合。三是专业为主,外语为辅。“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融合中要突出专业的性,外语是为专业的提升而怎么写作,外语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四是“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是一个体系,从课程内容、大纲、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教学辅导(课内与课外)到考察方式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包含在内,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与外语的融合与协调。
  二、“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由及其解决的办法
  

(一)教材欠缺,不利于非语言专业的专业课教学

  目前国际政治概论的教材版本主要有,陈岳教授主编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迄今已经修订了三次;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再版三次;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编译出版社(2002年),2004年改版为《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专业程度较高,研究领域较广,是专业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课程还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大多选用上述三种版本中的一种作为参考。这对外语院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有制约的。
  外语类院校国际政治概论课程没有专门的适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在教学中自己编制教学内容,原则就是将外语类院校语言资源优势与国际政治概论的专业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与外文的有机融合,将外文的工具功能与外文专业素材有机融合进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与外语能力提升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师资不足,制约了专业课教师之间教学策略与教学经验的交流
  国际政治概论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比,在我国的开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高校担任国际政治概论授课的教师队伍数量较少,历史较短、经验较少,国际政治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研究也比较有限。外语院校的国际政治概论的开设始于近几年,教学策略更加单一,经验也尤为不足。师资的严重不足制约了该课程的有效教学。
  此种现象,可以自己培养与向外借用的双向途径来解决。一是自己培养。本专业教师外派学习和特殊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外语能力,将专业与外语进行有机的整合,适应“专业与外语”教学模式的教师。该种策略是在本专业师资充足的情况下,允许教师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直接将课程与外语进行融合的训练。二是评聘外籍教师弥补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不足,这属于外来嫁接,并没有直接实现“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同时学习外语教学策略与技巧,不断进行整合。这种策略属于一个过程渐变,是一种在本课程不间断,而教师不能独立直接完成的情况下的选择。三是跨院系师资共享。本专业教学资源不足以满足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在同一所高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专业教师可以相互借用,达到师资共享。对其他院系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吸取并借用师资,发展本专业。这种“借鸡下蛋”的策略在专业课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专业课教学研讨机制欠缺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现实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几乎是一个教师讲授多门专业课,而且一门专业课一般只有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造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在校内几乎没有共同的研讨基础,教师担任多门专业课,也使得教师在一门专业课中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水平有限,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专业课教学现实状况的教学研讨机制严重滞后与不足,导致教学中教师之间的教学策略研讨几乎不能展开,也制约“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此,在信息网络技术发达的条件下,全国的高校可以设立同门课程的教学研讨会,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策略技能、存在的理由、各自的经验等进行讨论研究。全国范围的同一门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会的成立势在必行。借助网络,进行网络研讨会,既节省时间、又方便教学策略的讨论与经验交流,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专业课程教学独立性的弊端,专业课教学似乎变成了教师自己的独门绝技或闭门造车。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策略,但是研讨会还是应该设立的。比如,国际政治概论已经是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的范围广、层次高,从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该课程。全国几乎的高校都开设该门课程,当然,不同的院校有自己的课程特色,但是,国际政治概论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基本策略等还是基本一样的。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国际政治概论》的教学与国外高校的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教学逐渐接轨,该课程的教学研讨在国内高校,甚至与国外高校的研讨也已经可能和必要。一是全国专业课程教学研讨制度、机制的建立。机制和制度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没有制度,研讨会将流于形式,失去。二是建立专门性组织机构,提供研讨平台。目前,我国外语院校数量有限,都开设国际政治概论课程,学生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教学的内容基本相似,这非常有利于外语院校《国际政治概论》课程研讨会组织的建立。当然,除了外语类院校,全国的其他开设国际政治概论或其他专业课程的学校也可以联合起来,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研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