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外语)学习动机、学习对策和教学法的辩证互动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8500 浏览:26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作用,其次探索了教学法、动机与学习策略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它们之间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推导。文章认为,把握住了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二语水平可以提高。
  关键词: 二语学习教学法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良性互动
  引言
  1975年,Rubin在“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教给了什么》)一文中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的数条策略,认为这些策略是有效推动语言学习的“正能量”,值得推广。自此,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逐步二语学界展开。目前,多数策略研究旨在探究“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优秀策略”,“语言学习成就和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不同语言技能领域的策略使用”,“语言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频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式”,等等。
  研究发现,尽管的语言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学习策略,但是在各种影响条件下,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在策略的类别选择和使用频度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此,“对于策略选择和使用频度的各种影响因素”成了策略研究者们最为青睐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各种影响条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因素。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者和教学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回顾相关研究文献,探讨和思索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应巧妙利用各种教学法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引导学习者取得二语学习的成功。
  

一、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动机是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因及为达到目标而具备的心理状态。语言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者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划分有不同的看法,最为策略研究者感兴趣的是“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出于兴趣、居住生活等理由而学习二语的动机;后者主要是出于考试、短暂流和专业研究等理由而学习二语的动机。动机的“强度”对二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如何?动机的“类型”对二语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如何?动机、学习策略与教学法之间的互动是如何实现的?这些理由一直策略研究者们的兴趣所在。
  1.动机强度。Oxford 和Nyikos(1989)在美国对外语学习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动机强度越大,便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和选择产生越最有力的影响”。高动机的学生比低动机的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利用各种策略以帮助自己的学习,低动机学生则显得很被动,使用策略的频度明显低落。在策略的选择上,高动机学生倾向使用“一般性策略”、“规则训练策略”、“功能训练策略”、和“对话/输入启发策略”等策略。这表明他们把握住了二语学习的一般性特征,能从语言的知识结构、功能和交际对话等方面入手学习二语。同时,高动机学习者还能根据场合主动放弃一些作用不大甚至起负面作用的策略,如“回避策略”等。
  2.动机类型。除动机强度外,动机类型也会影响策略的选择。一般认为,综合型动机和学习者的兴趣关联,所以比工具型动机更能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推动学习者取得语言学习的成功。众多研究支持这个观点,但是,情况并非这么简单。(1)Oxford和Nyikos(1989)发现,在工具性动机强烈的学生中,最流行的策略是“规则训练策略”和“一般性策略”,而最不流行的策略是“语言功能训练策略”。诚然,与工具性动机相关的策略选择反映其语言学习目标,而上述结果正反映了受调查的学生的工具性目标:达到课程的要求并在强调结构分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好分数。而是否能使用语言进行真实交际则不是他们关心的了。有意思的是,Ehrman(1990)的研究与Oxford和Nyiko(1989)的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Ehrman对美国国外怎么写作研究所的成年职业英语学习者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结果:这些学习者虽然具备工具型动机,但却经常地使用功能训练和交际导向的策略。该研究结果其实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接受调查的成年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在于提高自己的“对外怎么写作水平”,正他们应用交际导向的策略,把握交流功能和。看来,不同的工具性动机决定了策略选择的差异性。这个观点也了Politzer和McGroarty(1985)的研究支持。他们宣称,一个既定策略无法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语言动机和目标。比如,“询问教师如何表达”这样的策略可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动机相关,但对于提高技术文献阅读技能的学习动机而言则可能不相关。(2)文秋芳(2004)认为二语(外语)学习的动机类型不外乎两类:表层的物质刺激,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以及深层的非物质刺激,如兴趣和知识的增加等。虽然较之工具型与综合型动机的划分类似,但这样的划分强调了动机的物质性。文(2001)发现,那些具有深层动力的学生运用母语策略的可能性比具有表层动力的学生小,运用“功能操练策略”的可能性则更大。这主要因为具备深层动力的学生对英语的交际应用特点深有体会,同时能积极排除母语的干扰,把注意力到目标语。(3)文秋芳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不止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更为和普遍。但如果对他们的动力源进行详细分析时,就会发现其中必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怎样才能推动学习动机,保证二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灵活运用呢?认为,教学法的带动作用是关键。
  

二、巧用教学法,提升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教学法是搅活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螺旋桨,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态度、需求和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巧用教学法,启迪和强化动机,促使学习者科学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常见而典型的语言教学法包括:翻译法、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认知法和暗示法等。下文的讨论将利用这些教学法,在上一节的内容基础上对教学法、动机和策略之间的互动进行探讨。
  1.动机强度。,动机强度越大,策略使用频次越高。动机和态度情感直接相关,教师所采纳合适的教学法应注意培养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的正面态度和情感。暗示法利用令人放松的音乐和怡情的环境设置,帮助学习者减少压力和畏惧心理,投入学习;认知法利用文化的认知,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社会,推动他们产生目的语文化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交际法利用真实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的二语实践,从中体会二语的实用性,摆脱学无所用的观点,树立正面态度。其次,动机越强,策略的选择越理想。动机强的学习者倾向“一般性策略”、“规则训练策略”、“功能训练策略”、和“对话/输入启发策略”等理想的策略,这些把握二语的主要策略策略,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因此,教师应一定的教学法,传递第二语言的知识和价值,让学生认识二语的本质及学习的理由,进而增强动机。如,利用翻译法的解释引导学习者认识第二语言的一般性特征,利用听说法帮助学生认识和归纳二语规则,利用交际法和情境法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语言的对话属性。对二语的认识不断积累,动机不断增强,理想策略的选择倾向性自然就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