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方法到方法论的外语教学发展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149 浏览:1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什么教学法是人们常常争论的理由。教学法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教学法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环境中产生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实现从教学策略到策略论的转变,即从教学策略论层面上来处理具体的教学策略,在认真研究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环境和教学对象,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灵活运用,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语教学;教学策略;策略论;转变
  在外语教学方面,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能使的教学效率更高——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觉得没有任何教学策略能够称得上是“灵丹妙药”。有人干脆就抱怨教学改革是“瞎折腾”,像时装秀一样,在实际教学当中不实用。关于这个理由,若从教学策略论层面上来剖析,就很容易找到理由的症结,同时也能为的教学改革另辟蹊径。
  

一、教学策略论的基本内涵

  谈到外语教学策略论,要弄清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论的区别。汉语中“策略”一词既可以指具体的策略,也可以指总的策略,即策略论。例如常说的“传统的教学法”就是统称,而“听说法”、“语法翻译法”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英语中有三个词都可以用来表达“策略”之意:approach, method和 technique。我国有些学者根据Anthony (1963)的区别,将它们分别翻译成:“路子”、“策略”、“技巧”。其中“路子”是一套与语言教学本质有关的检测设,主要描述教学材料的本质。“策略”是建立在“路子”基础之上的一套向学生传授语言材料的整体计划。“路子”是核心,“策略”是程序,一种路子可以有多种策略。“技巧”是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步骤,它是一种为完成某一特殊教学目的而实施的策略。“技巧”与“策略”相对应,因而与“路子”也紧密联系。Anthony指出,以上三者处于一种层级关系中:“技巧”为某一“策略”怎么写作,而“策略”与某一“路子”相吻合(束定芳,P192)。
  很显然,以前所争论的哪个策略更好的理由,其实是从具体的策略层面上来理解的,而没有从“路子”的角度来评价和理解它,只是断章取义地模仿套用外国的一些教学法,见树不见林,当发现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时便全盘否定。其实,国外绝大多数的教学策略都有它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例如,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San Jose 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是一种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策略,属于理解型教学法,它特别强调听力方面的理解。但反应法仅局限于初级水平的教学,对具有高级语言水平的学生将失去其有效性。因此,在借鉴这些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择其有用且有效之处而用之,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特定的教学策略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的和环境相结合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束定芳,P192-193)。
  什么是教学策略论呢?“教学策略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策略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的教学策略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关系,以构建和解决教学策略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新型关系和相应的新理论基础为核心任务。”(李政涛,P32)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平时所说的“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技巧”;而“教学策略论”的含义才是与常说的“路子”内涵一致的概念。
  从以上教学策略论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论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1、教学策略论比教学策略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中某种固定的策略,是在具体环境下为解决某一教学理由而实施的一种教学设计。一旦教学环境和对象发生转变,这种教学策略可能就失去了它的优势。而教学策略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转变,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有效的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因此它比教学策略更具有普遍的指导。
  

2、教学策略论比教学策略更具有创造性

  由于教学策略论是一种教学思路和指导思想,比之教学策略来说,它更能够挖掘执教者的教学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有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策略论的指导下,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3、教学策略论比教学策略更具有灵活性

  由于教学策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且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适用环境,因此它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执教者的语言风格、性格以及表达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若千篇一律地同一种策略,势必形成东施效颦的后果。而教学策略论则不同,它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和环境差异,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然,不能把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论孤立地割裂开来。从上面教学策略论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教学策略论的基础,没有各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若没有教学策略论作指导,孤立地谈各种先进的教学策略,那么教学法就会失去灵魂,一团迷雾。因此,教学策略论应该是活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策略的一种指导思想。
  

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标准

  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如何加以选择,应是每位执教者认真考虑的理由。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选择教学策略主要依据四个方面:一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特殊要求;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三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年龄的真实性、知识水平的真实性以及班集体的特点;四是依据教学条件和教师特长,这取决于教师以前的经验、理论修养水平和个人品质。(赵良渊,2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