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求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7421 浏览:72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1-02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是商务英语人才社会竞争力评价的标准。文章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实证调查,从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前状况和理由入手,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职业岗位;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1009-4156(2013)05-094-03
  高职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之中,从事外语外贸类商务活动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这样使得商务英语专业我国高职教育成长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到底应该怎样改”,“向什么样的方向改”已经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理由。对社会、企业调研的信息反馈,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命运,因此,一度被人们忽视的职业能力培养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增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应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并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实证调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最根本理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岗位需求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实证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题组成员从2009年至2012年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做了,访谈、问卷、走访等形式采集数据和收集信息,总结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关的岗位要求。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主要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经理助理、涉外文秘、英语翻译等。课题组成员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四届毕业生、600多人的,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总结6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岗位(见表1),并根据调研结果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见表2)。
  从表1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具备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但是用人单位更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利用英语与客户沟通及书写英文函电的能力。大企业要求毕业生了解国际贸易流程并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一企业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商务常识并进行操作,甚至驾照也可能作为聘用的标准之一。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主要包括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综合能力要求大致相同,即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有热情,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能力详见表2,表2说明市场营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函电处理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依据于职业岗位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理由
  从上述调查中,发现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是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即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多见。因此,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质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商务英语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立足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前状况不容乐观,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理由。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

  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但是仍然摆脱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而不是普通专业性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英语和商务教学如何联系与区分,教学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尚无统一、明确的认识。多数商务英语专业仍然沿用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模式继续使用中专的教学计划,无法突出高职教育“职业”的教学本质,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不明确已经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瓶颈。
  

(二)课堂教学模式失当,忽视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由于专业定位趋于传统的“唯学式”教学模式,因此,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仍然偏重于单一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中心,强调知识的获得,久而久之,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过分依赖,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教学策略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没有走出“说教式”、“填鸭式”教学策略的阴影,大多数教师依旧不厌其烦地讲解句法、词法、句型以及各种语法知识甚至大谈英语等级考试技巧,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以考试取得高分为最终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俨然变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何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设备落后,匮乏“三师型”素质教师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办学理念,比起理工科的投入,文科的投入少之甚少。英语专业必备的语音设备简陋陈旧,多数为上个世纪的产品。图书管里英语专业的书籍偏少,基本上不能提供英语音频和视频资料。实训室设备单一落后,多为应付检查所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以及科学的实训室建设有待提高和充实,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教师应该具备英语语言学和国际贸易学两个领域的教学能力,当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对教师提出最基本的素质。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教师应该在“双师型”的基础上“职业指导师”,即“三师型”素质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强化学生职业修养,从而提高就业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欠缺,专业教学能力不佳,专业实践经验缺乏,根本无法保障学生专业知识的汲取,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