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4270 浏览:108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摘要:由于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为众多涉外旅游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任务。以理论认识和实践运作的角度,从目前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理由入手,提出优化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倡议。对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调查结果分析,改革效果结论,旨在推动我国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劭婷(1984-),女,广东清远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人文与工程学院,助教。(广东 广州 51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广州市教育局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州旅游从业人员英语需求调查与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B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1007-0079(2013)26-0133-03
  

一、理由的提出

  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I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年中国将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市场,旅游业将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但与旅游业发展不相符的一个客观事实是:我国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且具备熟练英语交际技能的旅游人才可谓“凤毛麟角”。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缺乏后劲,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改革旅游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旅游英语”是旅游行业必备的职业技能课,也是旅游英语专业一门的核心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刘黛琳,2008)旅游英语是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旅游行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为任务,以实现学生旅游行业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它是英语语言和旅游专业的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然而,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仍有许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理由。例如,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邓秋萍,2006)的旅游英语教材多为全国版本,虽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但缺乏具体性、性和地域性;(徐婷,2008)此外,普通高校缺乏专业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的语言基础虽好,但对旅游专业学科知识的了解却很有限,而专业教师虽对旅游学科理论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把握,但他们大都在英语语言方面较为薄弱。(肖洪恩,1996)因此,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进行研究与改革,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并适应21世纪旅游发展所需的人才教育模式。
  

二、高职旅游英语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前状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多以培养人才基本技能为目标,而忽略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为此,有必要在了解这些弊端、理由的前提下,有性地加以改善。
  

1.课程体系脱离培养目标

  “职业性”和“能力性”作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也是满足学生就业的前提。但在“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教育理念下构建的现有教育体制未能协调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与旅游行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性差,缺乏旅游实用性;课程内容更新慢;实际操作性课程设置不足等。
  

2.专业教材缺乏性

  目前我国旅游英语教材版本,但不少教材剪辑性成果,内容雷同,重理论轻实践。
  

3.教学过于封闭

  整个教学仅仅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黑板教学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结果也仅在学术范围内交流、循环,没有具体时间方面的反馈及改善。
  

4.“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在高职院校担任旅游课程教学的教师多为英语基础较好的旅游专业教师或英语专业教师,两者作为旅游英语课程的授课者均有不足之处。旅游专业教师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英语教学经验;而英语专业教师虽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却缺乏相关的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教育评价体系亟待改善

  高职旅游英语教育中存在以学科教育代替职业培训,以专业知识代替岗位技能的现象,导致教育评价系统偏重理论知识,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和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依据,对实践与技能则缺乏有效的评定。
  

三、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旅游英语教学规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是继行为主义(Behiorim)和认知主义(Cognitivi)后出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知识的获得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传授→学生记忆,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学习资料(如文字材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而实现的构建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欧炼芬,2006)
  “情境”是指具体的情景场合,可分为视觉与听觉情境。它可以幻灯片、图片和录像等进行创设。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外,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境创设理由。“协作”是指构建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交流和讨论等形式发表各自对学习内容的见解的过程。协作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在语言学习中大家共同构建语言的,那么每个人的智慧和思维都能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在这种基础上建构的语言更加全面而准确。(庄智像、黄卫,2003)“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会话讨论学习任务,交流彼此观点,它是实现构建的手段之一。“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在改造和重组原有经验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新信息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情境”、“协作”、“会话”中进行“建构”,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