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914 浏览:2048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摘要]师范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水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文章调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了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理由,并以理论为基础,从三个不同的学习维度阐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学习模式;MOODLE
  []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3-0182-03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目的是向中、小学输送英语师资。保证师资质量的前提是使其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亦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本文将主要以“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为例来探究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理由。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大众化趋势,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便使其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社会已教学中要认真解决的理由;其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保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并重,因此,任课教师不得不深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再次,由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实践机会的有限从而导致了某些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低下,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还需重新接受职业培训,这一现实亦促使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如何将教学与产出紧密地联系起来等理由加以反思。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科目前状况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006)。从大纲的内容不难看出,所要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并能将两者融会贯通,熟练运用。“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唯一能兼顾二者关系的课程。
  “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主要介绍“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策略、课堂管理策略、语言知识的教学策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知识与特点、综合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评价、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的策略培养、教育资源与技术的开发利用以及教材评价与使用”(王蔷,2006)等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研修了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课程的学习周期为一学期、总教学学时为16周共32学时(每学时50分钟)。从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不难看出,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规定的职业技能,即“英语教学技巧的掌握、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以及教材驾驭能力”(朱昱,2012),并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三、理论基础

  戴维斯和韦斯特—伯纳姆于2003年在其著作《教育领导与管理手册》中提出学习按其特点及模式(Modes of Learning)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学习(shallow learning)、深层学习(deep learning)、深刻层学习(profound learning)。三个层次的学习是逐层深入的,表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复述能力以及借助外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深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深刻层学习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Ting Wang,2012)。三种层次的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其中,深刻层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理想状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所在。在“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课程的学习中,深刻层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自如运用教学技能的同时,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将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
  

四、培养策略

  1. 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如前所述,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调研以及回访往届毕业生,可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所谓理论知识是指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阅读等学科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专业知识(英语写作能力、英语翻译能力、文学、英语文化知识)及专业教学知识(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各种教学流派及其教学策略、语言技能的种类及教学原则等);实践技能包括个人基本功(听、说、读、写、唱、话、译的能力)和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专业教学知识及其实践技能是“英语教学理论与策略”学科所应着力传授和培养的。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兴趣、动机、技能和知识等内在因素,教学环境、班级规模、学习风气和教学资源等外在因素后,任课教师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突出教学技能的培养、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包括教材、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估策略等等)。
  2. 理论课的学习,完成对知识的识记(knowing)
  理论课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实践技能的基础,是从理论层面上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而完成第一层次的表层学习的过程。几个关键词:复述(replication)、信息(information)、接受(acceptance)、依赖型(dependence)、体验(experience)、外在性(extrinsic)等比较地概括了这个时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师的外在的讲解以及自身对知识内容的不断而加以强化和接受的阶段。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对于这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分成若干个模块,课内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