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于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启迪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30402 浏览:13528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其人格的全面发展。我国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语言认知能力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结果导向将跨文化教学淹没。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全人发展,也引发了对跨文化教学真谛的讨论。如何正确解读跨文化教学的内涵,如何理解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跨文化教学于学生的影响,如何在英语课堂中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本研究的。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跨文化教学;启迪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1],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而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二者相辅相成。英语教学既是对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普及,也是对交际文化的渗透。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会使得外语交流举步维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工作和社会交往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相悖的是英语教育中对跨文化教学的缺失或误读,使得学生在“自我实现”道路上的始终缺少了关键的一笔,与人本主义倡导的全人教育的理念格格不入。
  

一、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缺失及误读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敏感度和使用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言语和产出的自觉性。目前,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关注程度不够,这导致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缺失。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诉求,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对跨文化教学的误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具化的跨文化教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跨文化教学等同于异国文化的导入,将跨文化教学的放在与理解掌握语言知识点相关的文化障碍上,而忽视那些未构成语言障碍的文化理由,这种狭隘的跨文化教学观限制了文化的内涵。学生对教师的灌输形成固定的认同思维,探究与深思都淹没于此,禁锢了学生的发展。
  (二)在英美文化作为西方主流文化意识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教师将跨文化教学局限于英美文化教学,忽略了文化的多元性。狭隘的跨文化观将学生带入以英美文化为中心的世界观中,影响学生评价的客观性。
  (三)以“西方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跨文化观使学生在长期的被动接受过程中形成认同采纳的态度,惟西方是从,以仰视的态度去感知英语;或形成主观爱国主义情怀,蔑视西方文化,消极被动的学习英语,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以上种种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跨文化教学

  (一)人的成长源于个体实现自我的。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揭示了在物质文化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意识到自我实现的性。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2],其中,生理、安全和情感需求属于低级需求,一定的手段和途径能够实现,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高级需求,内外部因素相互共同作用才能实现。高级需求建立在低级需求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达到“自我实现”,形成“丰满人性”。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是知识的传授达到个性自由和解放。英语教学中,一维的知识、技能的习得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学生才能在习得知识的同时通晓人文情感,为自我实现提供保障。
  (二)培养寻求自我实现的个体是拥有独立性和个性的,是拥有主动性、选择能力,拥有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颈部以上的”外在学习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内在教育的学习、情感意志的培养却任重道远。跨文化教学是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调整,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达到情感上的一种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文化感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是在构建一种中间理解“地带”: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文化认同。教师要提高文化敏感度,正确引导学生“跳进去”感受,“走出来”评价,而不是盲从或排斥异域文化。
  (三)自我实现的发展观之下的跨文化教学有着广泛的内涵,不仅仅包括对目标语文化的习得,更是一种交际意识的形成,以平等的文化观来看待文化现象,以包容、理解的价值观念涵养文化,以传播本国文化为己任。
  

三、在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一)教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融合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材料,激发学生深思,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精神。例如,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高一必修2 Moudule4 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文化作为话题,教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与西方艺术理念之间的差异。课前,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就小组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了解,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以短剧、PPT或其他形式)。教师要提前预设:学生在进行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理由,并就其准备好解决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了尊重,更为的是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同时对西方的艺术形式与流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素材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文化体验。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辅助,使国外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对文化的感悟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字里行间,唯有置身其中,贴近生活才能感受到最强烈的文化冲击。在英语教学中,就目前的条件无法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的机会,丰富的视听材料弥补了这一缺失。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材料,多渠道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求知欲,呈现客观全面完整的文化现象。
  (三)情景的创设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认知和价值的融合在逼真的情境中进行。课堂组织要多样化,”高峰情景“的创设[3]。在布鲁纳看来,文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存在两种典型观点:一种是“情景敏感观”,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情景文化[4];另一种观点是“情景自由观”,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结构,只要依靠适合发展阶段所需必要的环境条件的支持,智力会从内部成长出来。由此可见,情景文化的营造之于人的发展的性。在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文化情景中,既不过分依赖,也可避开过分坚持导致的交际失败,不失为跨文教学的有效之策。
  

四、结语

  教育就是培养情意与认知、感情和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人,即情智合一的“完人”。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更为。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是漫长的过程,对异国文化的认同势必要经历一个冲突与整合的阶段。在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二十一世纪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芳珍、汪顺爱.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文化教育[J].教学新视野,2005,(01).
  [2]何一帆.对马斯洛理论的再深思[J].新远见,2011,(01).
  [3]张华、石伟平.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6.
  [4]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