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英语课堂讨论的优化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8024
浏览:31488
最后更新时间:2024-11-19
摘 要:英语课堂讨论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但从实际操作及教学效果来看,课堂讨论仍不少理由。本文就英语课堂讨论的作用及及如何优化讨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讨论;优化
1002-7661(2013)26-166-01
课堂讨论是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理由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理由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强调注重言语实践的性,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流。有效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理由,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深思、乐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个性;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在近年实践中,课堂讨论忽略某些环节,而使课堂讨论一种低效现象。为此,该如何正视这些理由,优化中学英语课堂讨论。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讨论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找出符合逻辑的答案。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积极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敢想、敢问、敢说,活跃了思维,从而真正达到了课堂讨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静雯.走出英语课堂讨论的误区[J].宜春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讨论;优化
1002-7661(2013)26-166-01
课堂讨论是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理由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理由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强调注重言语实践的性,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流。有效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理由,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深思、乐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个性;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在近年实践中,课堂讨论忽略某些环节,而使课堂讨论一种低效现象。为此,该如何正视这些理由,优化中学英语课堂讨论。
一、英语课堂讨论的作用及
英语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的交流活动,是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是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碰撞的互动,同时又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互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它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再次,它能推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讨论是学与思、学与论的结合,它在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中起着作用。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讨论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才能找出符合逻辑的答案。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积极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敢想、敢问、敢说,活跃了思维,从而真正达到了课堂讨论的目的。
二、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的理由
有效的课堂讨论,是的、有序的、全体成员都能共同参与的。然而,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课堂讨论的组织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毫无实效,流于形式。具体来说,英语课堂讨论以下几个理由:1、用中文讨论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但仔细倾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根本没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讨论,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而只关注讨论形式,那么,这样的讨论活动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本质。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但更多的是由于教师对课堂讨论缺乏有效的调控。2、参与度不均
课堂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可是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 大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搭便车”,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3、有效评价的缺失
讨论结束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会减弱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三、走出英语课堂讨论的误区,优化讨论
1、精心设计讨论话题
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推动师生实现有效沟通的“亲和性”理由,讨论话题要基于课文之上,能挖掘课文的内涵,不但要带有启发性和包容性,还要有一定的值得深思、分析和归纳的深度,避开“有题无议”和“有议无质”的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理由,使它学生讨论交流的动力。2、要采取多样化的讨论形式
讨论形式可采取小组分散式讨论、班级式讨论和课堂讨论式讨论。在过去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课堂讨论式讨论,即老师提出一话题,大家即席发表意见来进行讨论。而近几年,除了课堂讨论式讨论,大家还更多地了小组分散式讨论,即划分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3、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及时指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切勿做一个雕像的角色,要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进行发言,不要离题太远;要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基于此目的,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用“启发式”、“创设情景式”、“激励式”等来优化讨论形式。“启发式”即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式”的策略、激发学生找出答案。“创设情景式”即根据皮连生的心理悬念法创设具有一定难度的“理由情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发讨论。而“激励式”,顾名思义,激励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融入整个教学氛围,进行课堂讨论,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教师要做好讨论总结
对于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及反馈要给予正确得当的评价在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归纳和提炼,要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答案,但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要把握好“度”。归纳总结时需沉稳、冷静,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作出必要的评价、引导和提升。同时还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理由及今后该注意改正的错误等,启发学生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学习。参考文献:
[1] 常静雯.走出英语课堂讨论的误区[J].宜春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