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对教与学的反拨意义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8764
浏览:26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02
【摘 要】 反拨作用通常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反拨作用有正、负之分。
【关 键 词】 任务型教学;教学评价;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通常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反拨作用有正、负之分。我校课题组教师一年的教学实践,对其产生的正发拨作用有以下几点认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课堂设计时,应转变过去过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趋向,应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任务导向、学生导向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使教师发现《新课标》新在哪里,增加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 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the Workbook。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和书中的编排,即使一个只用一个课时去完成,整个单元也9个课时,况且,有些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结果,课堂教学变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信心,却无法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仍然主导着课堂,学生还是听众。每当其教学有异议出现,教师们就会冠冕堂皇地认为是课时的理由而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理由。难道以上的理由真的没有出路?一年的实践、观察和研究表明,《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和评价是有价值和指导作用的。由于教科书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教师可以在熟悉整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校本化或班级化的教材整合,组织和设计听说读写的活动,多个“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project)来实现整体教学。如果每个“任务型”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向,课时的多少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语言载体。
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虽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但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到最后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自问自答完成课堂活动,学生仍然缺乏深思、参与、体验、分享的机会。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课看似非常完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条理清楚,教学内容适中,时间设计合理,但引发的反思是:学生这堂课学了什么和做了什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理想的呢?根据方元山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课堂概念或内涵的阐述,理想的课堂应是一个体现培养“完人”的课堂,是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课堂,是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是一个促使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师如果希望课堂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就应让课堂学生的家园。
【关 键 词】 任务型教学;教学评价;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通常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反拨作用有正、负之分。我校课题组教师一年的教学实践,对其产生的正发拨作用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推动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
在进行“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之前,教师了解以下相关的几个理由: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和是什么,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倡导任务型教学与评价的背景和等。这些理由的提出引导教师去研读《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经过第一轮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由开始时对《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的怀疑、无知、无所谓,转变为后来的有兴趣,想探究;有期待,想尝试;有思路,想创新;有不满,想转变。也就是说,任何能够促使一个人的行为从被动发展成主动的事物值得探讨、研究和发展的。学习,教师开始了解一些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新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课堂设计时,应转变过去过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趋向,应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任务导向、学生导向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使教师发现《新课标》新在哪里,增加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二、推动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提高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程必修阶段和选修阶段共有11个模块55个单元,涉及的话题很广,共有24个话题,这些话题循环反复地出现在不同的单元。高中教材与初级教材相比,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跳跃,难度大幅度提高。教材的内容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材基本源于当代社会生活,所使用的语言真实、地道、自然,每个单元的话题在不同层次上都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并能激发教师提高自身语言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割舍掉其中的一些话题或环节是很难抉择的。然而,根据高中英语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一周只有5个课时,一学年按40 周计算共200课时,除掉考试和节检测日,剩余的时间约140课时,高中英语按新课程安排一学年应完成4个模块共计20 个单元。最后,每个单元可分配课时为7个。这些课时够了吗?不妨看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单元编写情况: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包括练习册共9个: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 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the Workbook。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和书中的编排,即使一个只用一个课时去完成,整个单元也9个课时,况且,有些一个课时是完成不了的。结果,课堂教学变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虽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信心,却无法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仍然主导着课堂,学生还是听众。每当其教学有异议出现,教师们就会冠冕堂皇地认为是课时的理由而不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理由。难道以上的理由真的没有出路?一年的实践、观察和研究表明,《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和评价是有价值和指导作用的。由于教科书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教师可以在熟悉整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校本化或班级化的教材整合,组织和设计听说读写的活动,多个“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project)来实现整体教学。如果每个“任务型”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向,课时的多少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语言载体。
三、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几种不如意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标》以及新课程的理念和发展目标过于理想化,难于在现实教学中操作,相比之下,他们偏爱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人在尝试,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教学资源变得快捷,许多网页提供了完整的模块教学课件,一个稍有“惰性”的教师拿来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忽略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灵动的课堂资源。结果,一些教师的教学变得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悬念、没有疑问,教师简直成了一个电影放映员和解说员,学生就是被动的观众,没有选择地观看播放的内容。久而久之,即使课件中的图片再漂亮,也只是笑过之后剩下的空白,失去了它们原有的课程资源应有的魅力。另外,许多学生慢慢对英语课堂学习不再有期待,睡觉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现象是谁的错呢?多媒体、教师还是学生?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虽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但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到最后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自问自答完成课堂活动,学生仍然缺乏深思、参与、体验、分享的机会。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课看似非常完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条理清楚,教学内容适中,时间设计合理,但引发的反思是:学生这堂课学了什么和做了什么?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理想的呢?根据方元山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课堂概念或内涵的阐述,理想的课堂应是一个体现培养“完人”的课堂,是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课堂,是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是一个促使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师如果希望课堂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就应让课堂学生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