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意义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7017
浏览:22174
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1
摘要: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对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语言测试研究中占有极其的地位。而作为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每年两次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面向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在校生的标准化英语能力测试,目前每年考生超过100万,是公认的最权威的英语水平测试之一,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大影响。本文拟在反拨作用视觉下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四级考试 高职英语教学 反拨作用
1672-1578(2013)04-0026-02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反拨作用与外语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Hughes(1989)认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为测试的准备能逐渐主宰教和学的活动,且测试的内容和策略与课程的目标有偏差,则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因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为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1986年末,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筹备大学英语四级(CET-4)标准化考试,并于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这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每年两次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面向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在校生的标准化英语能力测试,目前每年考生超过100万,是公认的最权威的英语水平测试之一,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大影响。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来。那么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究竟有着正面还是负面影响,这是本文将探讨的话题。
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构成的改革主要体现在5方面:(1)增加了听力理解能力的权重。听力理解的分值比例由
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其中增加了长对话听力理解,复合式听写由原来的备选题型改为必考题型。(2)阅读理解增加了阅读技能的测试。(3)词汇和语法不再单独列为考项,而融入了其他各试题中进行考核。(4)增加了句子层面的
汉译英测试。(5)增加了构建性试题的比例,减少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该要求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是相似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目的——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关系前者规定了后者的考试的范畴,而后者则推动前者的实施并为其提供反馈。
关键词:四级考试 高职英语教学 反拨作用
1672-1578(2013)04-0026-02
1 引言
语言测试是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和语言水平,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为改善教学中的理由提供反馈。7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行第二语言测试如TOEFL,EPT,CET等。而语言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则被教育界称为反拨作用。对反拨作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02年,但是反拨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真正迅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的。Swain(1987),Morrow(1986),Madaus(1987),Alderson & Wall (1993),Huges (1993)等都从不同方面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研究。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反拨作用与外语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Hughes(1989)认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为测试的准备能逐渐主宰教和学的活动,且测试的内容和策略与课程的目标有偏差,则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反拨作用。因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为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1986年末,国家教育部开始组织筹备大学英语四级(CET-4)标准化考试,并于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这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每年两次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面向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在校生的标准化英语能力测试,目前每年考生超过100万,是公认的最权威的英语水平测试之一,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极大影响。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兴起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来。那么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究竟有着正面还是负面影响,这是本文将探讨的话题。
2 考试层面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1987年正式实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近30年时间,为了更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2006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除了新的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外,其试卷构成也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构成的改革主要体现在5方面:(1)增加了听力理解能力的权重。听力理解的分值比例由
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其中增加了长对话听力理解,复合式听写由原来的备选题型改为必考题型。(2)阅读理解增加了阅读技能的测试。(3)词汇和语法不再单独列为考项,而融入了其他各试题中进行考核。(4)增加了句子层面的
汉译英测试。(5)增加了构建性试题的比例,减少了多项选择题的比例。
3 教学及大纲层面
,我国英语教学教学时数少、教学班级人数众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匮乏、优秀教材少、学校和社会不等理由。因此,如何制定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如何判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何在大班额情况下优化教学、如何选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成了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和规范。该要求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是相似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目的——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关系前者规定了后者的考试的范畴,而后者则推动前者的实施并为其提供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