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式英语”写作的成因及策略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8077 浏览:7488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摘要:目前, 虽然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努力跟上时代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填鸭式”、 “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在教材及教学策略的选定上不能结合学生实际, 忽视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特点; 因此大学英语写作中“中国式英语”的普遍现象,就比比皆是了,本文对“中国式英语”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应对“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大学英语写作 迁移
  

1.“中国式英语”的定义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对标准英语的背离,是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策略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中国式的。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与英式英语不同的是,中国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语言学生应从他们输出的语言中杜绝“中国式英语”,坚持使用标准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生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2.“中国式英语”的成因

  语言迁移是写作中的认知因素。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为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属于字母文字系统。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许多方面都与汉语有差异,比如在语言结构,修辞方式,学习策略上都有不同,在英语写作当中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开地会体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负迁移,上面所说的中国式英语就是汉语负迁移的典型代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汉语。在这一阶段,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仍在进步的过程中。当中国的英语学生写作英语句子时,他们想要适应英语的规则。因为两种语言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还不能用他们学过的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尽管有英语词汇和短语显现在他们的大脑中,他们仍习惯用汉语来思维。当他们遇到他们在不熟悉的境况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时,他们就把母语中他们熟悉的知识借用和移植到目标语言当中。另外,英语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对中英差异知之甚少也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一大障碍。另外,有限的词汇量也阻碍了他们的英语表达。面对缺少必要的英语知识,学生只能依赖从汉语到英语的语际迁移来补偿自己的缺陷。学生认知的成熟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掌握,学生会想要写长篇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不会考虑避开生疏的知识的策略,而倾向于在写作中使用新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努力使一些学生增强了英语写作能力,也使另一些学生偏离了标准地道的英语。
  

3.“中国式英语”的特征

  

3.1单词的直接字面翻译

  英语学生掌握的概念和语义系统和汉语相关联。因此他们在习得英语新词时,通常要映射到已经存在的概念或汉语翻译的同词。有时,这会推动英语学习。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英语中的同义词有区别时,学生试图他已有的语言符号来记忆和翻译新的语言符号的行为在习得新词时就变成一种干扰。语言学生有可能寻找汉语中相同的词汇而养成一种直接翻译的策略。他们不管汉语词汇是否表达的是他们所要表达的英语词汇的意思。拿“neglect”和“ignore”来举例子,这两个词的汉语翻译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不同的。“neglect”经常指某人或某物没有足够的,而“ignore”经常指某人或某物不容易被注意到。因此,他们不能随意地被互相替代,否则,就会形成“中国式英语”,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1)I ignored this problem, since I was busy with other tougher matter.
  (2)He a short-spoken man and is easy to be neglected in class.
  

3.2词汇的不恰当选择

  (1)She didn’t make a fault anyway.
  (2)She didn’t make a mistake anyway.
  学生之所以犯例子(1)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只理解了词的外延而没有理解词的内涵。词的外延的内容是概念,而词的内涵是词的附加和词的隐含。“中国式英语”只抓住了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词的内涵,没有理解词的类型是褒义还是贬义,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例如,一位学生不知道“fat”这个词的隐含语气,他写出如下的句子:
  Those who are fat should do plenty of exercises.
  一些人看到这个句子认为它是正确的,但英语是本族语者却不能接受,理由是“fat”在用作形容词时,很明显是一个贬义词,很显然,上例在语法上可以被接受但在语用上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句话可以被改写成:
  Those who are over-weighted should do plenty of exercises.
  

4.教学倡议

  

4.1写作课程与教师和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 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学例子还是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商务贸易实例。学生会觉得这些案例离自己很远, 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有的教师会发现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配合都不是很理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不妨有所取舍, 可以准备一些较为时髦的题材, 是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的题材。例如, 在讲到倾销与反倾销时, 我院纺织服装的专业背景, 可以选择中国2004 年纺织品贸易遭受贸易救济措施的相关案例, 一方面可以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和学生共同关注我国纺织行业所面对的目前状况, 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 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向学生阐释何为倾销、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措施等相关知识, 达到教学目的。中国入世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新兴的行业, 如互联网贸易( Internet Business) , 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比较多, 了解也比较全面, 如blog, e- book 等词汇也是学生中所流行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开课堂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发表观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转贴
  

4.2写作训练

  良好的写作能力不是天赋的技巧,即便是母语这种能力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由坚持不懈的训练获得的,同时吸取了文化特点和生活经验。既然写作能力是在正规的教师指导的背景下获得的,就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室教学由教师提供,结合其他的英语技巧训练。经过系统的英语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自觉地减少母语的干扰, 写作训练不是盲目的写作练习。它不仅仅是练习遣词造句和结构安排,而且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也放在大的语境中,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应该详细地计划、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个人和其他方面,学生应该按照写作过程的步骤逐渐地系统地接受训练。任何策略都旨在刺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有他们被引导意识到整个写作过程与策略,他们才能掌握英语写作的精髓,写出好文章。
  

5.结论

  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处理受汉语的影响。为了转变这种情况,应具有如下的意识:即使是对第二语言很精通的的学生也会写出带有不同程度“中国式英语”的作文。这种“中国式英语”在学习第二语言写作的学生中很普遍,他们通常有的想法,但却找不到合适语言的表达。因而学生们就会转而求助于他们的母语。在写作教材、课程、写作训练以及反馈上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倡议,这样教师就能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改善他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2]Cook,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96.
  [3]谭玉梅.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N].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