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9360 浏览:3509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摘 要】本文讨论了基于ESP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并结合江汉大学课堂教学策略改革实践,分析了ESP教学的实施策略、成效、理由及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教学策略
  一、基于ESP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国内近年大学英语教学界的热门课题,也是教育家们公认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ESP的概念是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般用途英语)提出来的,如果EGP的出发点是将英语当作一般的交际工具,旨在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等综合的交际技能,那么ESP更强调英语学习与专业研究的结合。实际上不应将ESP与EGP对立起来,ESP并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殊教材,而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的策略(陆红, 2001)。ESP的核心在于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使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工作,继续深造学习、进行学术研究以及参加学术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江汉大学是湖北省属、专业涵盖理工农医文史外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培养既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较全面的外语素质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外语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基于分级、分项和分阶段教学的一整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所谓分级,即学生入学测试,根据其不同的英语基础,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分项则是将英语课拆分为读写译、口语和自主听力三个,各相对独立而又相互结合。另外,大学英语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又将英语教学分为基于EGP的基础英语训练阶段和基于ESP的后续课程阶段,即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综合英语课程,第三四学期根据学生专业分模块提供后续英语选修课程,这样基本确保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然而,基于ESP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对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学生专业背景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后续课程的模块设计如何将大模块与细化专业相结合,开设的课程如何平衡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英语应用能力训练?同时,在教学策略上,有哪些EGP的策略值得借鉴,又要突出什么样的专业特点,也是教师所不断探索的。
  

二、ESP教学目前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更着眼于学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第一学年综合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在第二学年开设基于ESP的后续英语课程,已经的发展方向,也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欢迎。然而,这两年的ESP教学,发现,教学效果远远未达到的预期,总结起来,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高,还远远没有跟上教学理念的更新。如下的理由是教师们深思和解决的:
  ESP对EGP教学策略的沿用和改善:尽管ESP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学科,也不存在特别的ESP教学法,且从教学基本原则上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两者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多指特定场合、特定领域及特定话语社群使用的英语,而后者则指日常交际英语。如果在ESP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忽视这些差别,直接照搬基础英语教学方式,或一味强调学生综合训练,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
  ESP与专业英语的混淆:ESP教学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将ESP与专业英语教学等同起来,教学只偏重专业词汇的学习及专业文章的阅读,其实这也是片面的。研究家们业已指出,ESP与传统的专业英语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或工作技能以及相关学科或职业领域知识等,而专业英语只是综合能力中偏向知识性的一个方面。同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不仅是专门的用途,更是特定的人群;专业英语强调的则是某一学科领域的语言特点(都建颖, 2011)。而且在教学中,对于各不同专业间英语表达的异同,鲜有深入的分析。
  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亟待提高:虽然多数研究者认为,对语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应该做过高的要求,而应更强调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应用性,但不可否认,一定的专业水平对ESP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普通语言教师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不是单纯地学习掌握专业词汇,而更深入地涉及到基于不同学科高频使用的语言现象研究的语域分析、基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研究的语境分析、基于不同交际场合下不同语言使用的文体分析等专项研究。而这些又与其所涉及的专业密切相关。
  如何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方式,学生学习被动,容易失去学习的和兴趣。而语言教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学生的语言基础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完全能够胜任课程的学习。且就专业知识而言,学生比语言教师的知识更为宽泛。因此只有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三、ESP课堂教学策略改革的思路及实施

  ESP 教学目标与内容密切联系着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它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学术界在ESP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出了三条教学原则,即需求分析的原则、教学材料与教学活动真实性的原则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都建颖, 2011)。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江汉大学后续课程开设的实际和对学生的特殊需求的调查,对ESP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学科为基础、以提高英语学术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包括学术提升和专业拓展两大类的课程设置,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与学生研习相结合、资料阅读与信息交流相结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