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阅读在八升九年级暑检测作业中的应用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5116 浏览:1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摘 要:暑检测,是学生身心进行调整的阶段,也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查漏补缺与充电的阶段。传统的八升九年级英语暑检测作业只重英语语法预复习。笔者从英语报刊阅读应用的背景、、程序与注意点四个方面阐述了将英语报刊阅读应用到八升九年级暑检测作业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的知识。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 八升九年级暑检测作业 应用
  

一、应用报刊背景

  作为一学年英语学习的总结阶段和新学期学习的准备阶段──暑检测,是学生身心进行调整的阶段,也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查漏补缺与充电的阶段。如何推动新九年级学生在八升九年级暑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提高英语水平是英语老师在布置暑检测作业时首要关注的理由。
  然而“传统的八升九年级暑检测作业”仅仅停留在“笔头”的层面上,众多弊端,如:作业内容仅限于语法知识上,脱离英语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作业形式单一,通常有:复习已学语法、预习下一册课本新单词、背诵自动化考试纲要上的话题等;作业评价上只强调了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却不能很好地挖掘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功能。学生在八升九年级的暑检测中,提前投身到了题海中,成了“苦行僧”,对九年级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厌学与畏惧心理。
  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将《21世纪英文报》应用到八升九这一暑期作业中,让学生在暑检测中快乐地阅读,快乐地学习。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读报学习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应用报刊

  《21世纪英文报》语言新颖、内容有趣、词语丰富、简单易懂、版面生动活泼、反映时怎么发表展,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最实用、最有效的资源之一。英语报刊阅读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语言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
  1、英语报刊阅读课,变换了语言输入形式,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2、英语报刊阅读课与初中教材基本保持同步,有利于补充和扩展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方面具有其他教材不可相比的优势,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3、英语报刊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差异性,了解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并推动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英语报刊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检测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接触和学习英语中有效地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和提高理解能力。
  

三、应用报刊程序

  1.定内容。在布置八升九年级英语暑检测作业时,强调英语笔头作业和报刊阅读是同等的,并将英语报刊阅读暑检测作业的形式罗列成一张表,并注明要求。如果团队合作的,需注明人次。
  例如:下表是我设计的一份英语报刊阅读暑检测作业意向表。
  2. 定人数。在拿成绩单当天,统计学生英语报刊阅读暑检测作业意向。
  3. 定目标。根据学生意向,帮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商议新学期小组之间的竞赛规则,为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已选择的英语报刊阅读暑检测作业提供十足的动力。
  

四、报刊应用注意点

  1.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英语报刊阅读暑检测作业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读报是一种强制的行为,不能让学生觉得读报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只有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内在需求的读报作业,才能调动学生读报的学习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读报的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应注意多元评价。应转变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开展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评价内容既重英语学科知识,又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五、结论

  英语报刊阅读在暑检测作业的应用转变了以往暑检测作业片面强调了英语语法知识的预复习,不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的现象。学生养成了主动读报,喜欢读报的好习惯。他们真正成了学英语的主人,由原来的被动做英语暑检测作业转化成了现在的主动完成英语暑检测作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为九年级的英语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贾爱兵.主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英语报刊教学培养能力的新途径【A】.高校英语报刊教学论丛(第二版)【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