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装饰符号设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19718 浏览:8516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摘要:当代文化的乡土性和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符号。任何题材的发掘以至在不同文化传播中的使用,都有一个对原有对象和题材置换与再创造的过程。当代设计不仅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乡土文化中渗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也为装饰设计提供了积极的经验和有益的因素,乡土装饰符号设计介入当代文化传播方式尤为凸显。
  关键词:乡土;装饰符号;文化传播
  

1 乡土文化与乡土符号的含义辨析

  乡土文化,又称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风貌、人情风俗、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的统称。[1] 乡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历史中,由农业型的社会产业结构产生的具有乡村原生性特点的文化形式。作为传统的乡土文化的象征,各种装饰符号是已经被抽象出来的乡土特征,如历史人物、民间传说、考古文物、自然风物以及传统产业文化等都可以经过抽象乡土装饰符号。可以说乡土装饰符号是乡土文化根据自身的信仰和原生性人文特征而形成的各种图象图征,它们不仅凝聚了浓郁的乡土风貌和乡土文化特征,而且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分析乡土装饰符号的语义,能使更深地了解乡土装饰符号所体现的内在精神与文化信息,理顺其生成的脉络与语义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以便合理地转换到现代设计的文化语境当中。乡土装饰符号创始于本民族祖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符号指向性。它不仅凝聚了传统农业文化中的信仰,也体现了传统农业生活中独特的艺术构成方式,是人们乐天、知命的朴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映。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方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而沉积下来,因地域环境的限制,接受的外来影响较少,因此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独特的文化面貌。乡土装饰符号具有质朴、天然、原生的情感与视觉魅力,具有广泛的认同性,也体现了丰富多变的存在样式。它的形成与发展都源于乡村生活的原生体验,因而具有自发创造的特点,拙朴、色调浓烈、构想大胆、寓意朴素,融入了人们对乡村生活丰富的理解与认知。
  

2 乡土装饰符号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与交融

  文化与设计的现代性、科学与理性以及大众性的态度面对人性和自然。而乡土恰是自然与人性的契合点。卡林内斯库认为:“审美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对立于传统;对立于以工具理性为代表的启蒙现代性;对立于它自身”。[2] 乡土装饰符号的现代性是置身于乡土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对大众生活审美中的现代设计的反叛力量,对以物欲化、娱乐化为精神指导的大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颠覆力量。乡土装饰符号以其自身的原生性和历史人文特征、时间与空间上是与城市的现代性和审美关照是相对的,但乡土文化承载了最传统的农耕文化长久以来所积淀的生活形态与审美意识。在敏感而庞杂的文化变革大背景下,现代的大众传媒工具正在使乡土文化遭遇世俗与大众审美的考验。因此,乡土装饰符号的设计是表征了一种深层的、抽象的、把握的和文化赋予的符号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具体可见的或分解把握到的。这种符号的是现有场地所承载的乡土风貌和民俗历史,而不是割断文脉的外来装饰符号或大众审美中的世俗符号。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乡土审美文化随时随地处于发达的现代文化的层层包围之中,致使乡土审美文化自身所依赖的“元话语”的环境崩解。一般上的“乡土装饰符号”,大多是指存在于器物或技能层面上的民间工艺品、服饰等有形的东西,这些乡土审美装饰恰恰是因各种民间乡土文化产业(如旅游业、服饰业、民间工艺品、大众传媒等)的融合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然而一些乡土传统工艺及其文化事象所蕴含的民间审美内涵和意味却在“现代化”的包装下走向衰落和散失。在强调发展旅游业的引导下,衍生出许多民间工艺的赝品来充斥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就导致乡土审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成分迅速消失,而以往精巧绝伦、独具匠心的民间工艺品结果沦为批量加工生产的廉价商品。因此,乡土审美文化正在丧失其原有的创造性的艺术内核。
  

3 乡土装饰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介入方式

  都市的世俗文化兴起,使大众不再追求自身生活的历史和价值深度,而是追求物质利益,以便能够在日常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直接乐趣。中国在进入消费社会后表现尤为明显。一方面,现代都市的消费观念不再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社会的强大生产能力生产出大量超出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消费已一种标示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的复合物;另一方面,作为乡土文化主体的农民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游走,消费观念与审美价值也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而乡土符号设计的文化性与现代消费审美是一种包容着真善又超越了真善,驻足时空又超越时空,基于素朴又超越素朴的美学型态。借用原生态乡土环境,以本真的体验方式唤起人们浓郁的乡土情结,这样的装饰符号更能表现地域特征而与人共鸣。一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一定的生活方式,而一定的生活方式又创造一定的乡土装饰符号。这种独特的乡土符号是和人们密切相关,在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就是对人们“恋乡”和乡土的传承和契合。在艺术方面,为人们所熟知的“四川画派”的早期代表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罗中立、陈卫闽等人的《巴山夜雨》、《菜地旁边的房子》等,在画家们笔下的乡土已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活简单诗意化的描绘或真实的再现,而是贴近当下,将自己的文化深思融入其中,对精神、灵魂、生命、文化的深层探索。这些作品不仅是现实的,也是隐喻的、带有启迪性的。地域性的生命、生活的复现,升华为现代文明进程中对原生态生活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或对急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由的重新思索和考量。把乡土装饰符号纳入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当中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乡村地区社会的发展,除了农业生产活动还诞生了手工业与商业活动,并且一些手工业逐渐一些地区的符号性标志,比如河南的民间装饰品泥咕咕和泥泥狗。在这些地区产业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因此在尊重这些元素原有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乡土装饰符号提取出来加以应用。
  

4 结语

  设计形式丰富多元的状况下,时尚就表现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样式,即对结构、节奏、色彩关系及相关元素符合时代审美特点的界定方式。乡土装饰符号的融入就是在限定的框架之内,把乡土装饰符号纳入具有现代感的架构之中,以现代的审美标准赋予空间新的内涵。以乡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体现空间的特点,使现代装饰设计既具有现代感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乡土装饰符号的吸纳与创新,也应立足于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合当代的审美理念,从而丰富设计表现的语汇范畴,增加对民族和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现代设计形成更加浓郁的中国乡土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冯振平.当代环境设计中乡土文化符号的介入[J].艺术探索,2007(03):120.
  [2] 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7.
  [3]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2007(l):712.
  [4] 胡立辉,李树华.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1).
  [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