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本科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几点倡议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20025
浏览:8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11-11
摘 要:社会的发展,中韩交流日趋频繁,对于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翻译类课程的教学中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翻译水平、改善翻译教学是摆在翻译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目前本科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目前状况以及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理由,提出几点教学倡议,以期对翻译教学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理由;教学倡议
2)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不足。我国高校韩语专业大都招收零起点的学生,即学生入学之后才开始学习韩语,而翻译课基本上在大三开设,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完两年多的课程之后就进入翻译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韩语的语言关尚未,碰到较难的文学作品时,学生在词汇、语法以及表达层面都会遇到障碍。另外,学生在接触翻译课程之前母语的语言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学生的双语修养没能系统的培养,双语基础未达到进行语篇翻译的要求。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无论是中文译文还是韩语译文都有译腔明显、语言生硬的理由,特别是面对长句时茫然不知所措,搞不清句子结构关系,致使译文缺乏连贯性,晦涩难懂。这反映出的理由是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不高,语言功底不深,所以学生的母语与韩语的语言应用能力都需提高。不少翻译教师都感叹,批改翻译作业实际上大在改正学生的一些语法、拼写和逻辑错误,根本顾不上翻译技巧,更谈不上修辞文体。
3)翻译教学策略单一。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基本上是教师给出文章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译文,而学生也为了应对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主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且是译文的唯一评判者。许多教师常常将讲解翻译技能作为授课的唯一重心,只专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而未顾及学生学习翻译的社会层面和情意层面,如学习动机、学习型态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使翻译课显得沉闷乏味。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若未指定学习进度或待学期结束之后,学生就缺乏主动求知和练习翻译的意愿,学习翻译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考试,学生体会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的乐趣。另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只笔译而忽视了口译。在实际教学中,对口译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又要反应敏捷,表达清楚、准确,能在短时间内听懂对方所说内容,对其进行的加工处理,再用另外一种语言将其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因为上课人数多、口译教学难度大等理由,在本科教学阶段,院校在翻译教学中以笔译为主。
2)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高等院校韩语翻译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北京大学出版的《韩中翻译教程》和《中韩翻译教程》,这些教材主要讲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和翻译技巧,不可多得的好教材。《韩中翻译教程》和《中韩翻译教程》分为简历、邀请函、祝辞、演讲、新闻、社论、评论、论文、法律法规、剧本、小说、诗歌等,每一课包括课文范文、词汇注释、正误评析、翻译常识、翻译练习等内容。但是要想在一个学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如此多不同题材的文章的翻译策略确实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有所选择。选择时要多考虑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工作性质及种类。比如邀请函、祝辞、影视剧本等内容可以精讲,而诗歌的翻译则可以粗略地讲。
另外,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名词、新事件层出不穷。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要具有时代性。目前使用的教材编写已有好几年的时间,因此再好的内容也有不符合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使用固定的教材之外,教师补充一些课外材料,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更符合时代的。保证材料的的多样性、实效性和适用性。比如如果能把上一周电视或报刊上的热门话题、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访谈或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用到翻译课堂中,学生们就会很有兴趣,会积极投入课堂实践中。
关键词: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理由;教学倡议
1、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也是外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几乎高校的韩语系在高年级阶段都会开设翻译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韩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韩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与韩语相关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高等院校韩语专业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保障。但是由于各个学校韩语专业的特点不同,翻译课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都不一致。相同的是各高校基本上都把这门课作为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说明翻译课在韩语教学中具有极其的地位。但是目前,关于翻译教学领域的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由的研究十分薄弱,翻译教学存在不少困难和理由,严重制约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韩译中和中译韩的能力,让学生能胜任以后的翻译工作?这就观察和研究翻译教学中出现的理由,找出解决策略,提高教学效果。2、本科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目前状况
1)教学时间短,充分进行翻译训练和教学。目前我国大院校的韩语专业一般只是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开始设置翻译课,一般一个学期18周,每周2个学时,一个学年大约72个学时。翻译课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课时相对较少,教师的讲解只能流于形式,点到为止。这也反映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与不和谐。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要让学生完成翻译理论的学习,掌握翻译技巧,还要进行大量的不同题材的翻译练习,实在是很困难。2)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不足。我国高校韩语专业大都招收零起点的学生,即学生入学之后才开始学习韩语,而翻译课基本上在大三开设,也就是说,学生在学完两年多的课程之后就进入翻译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韩语的语言关尚未,碰到较难的文学作品时,学生在词汇、语法以及表达层面都会遇到障碍。另外,学生在接触翻译课程之前母语的语言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学生的双语修养没能系统的培养,双语基础未达到进行语篇翻译的要求。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无论是中文译文还是韩语译文都有译腔明显、语言生硬的理由,特别是面对长句时茫然不知所措,搞不清句子结构关系,致使译文缺乏连贯性,晦涩难懂。这反映出的理由是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不高,语言功底不深,所以学生的母语与韩语的语言应用能力都需提高。不少翻译教师都感叹,批改翻译作业实际上大在改正学生的一些语法、拼写和逻辑错误,根本顾不上翻译技巧,更谈不上修辞文体。
3)翻译教学策略单一。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基本上是教师给出文章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译文,而学生也为了应对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主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且是译文的唯一评判者。许多教师常常将讲解翻译技能作为授课的唯一重心,只专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而未顾及学生学习翻译的社会层面和情意层面,如学习动机、学习型态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使翻译课显得沉闷乏味。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若未指定学习进度或待学期结束之后,学生就缺乏主动求知和练习翻译的意愿,学习翻译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考试,学生体会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的乐趣。另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只笔译而忽视了口译。在实际教学中,对口译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又要反应敏捷,表达清楚、准确,能在短时间内听懂对方所说内容,对其进行的加工处理,再用另外一种语言将其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因为上课人数多、口译教学难度大等理由,在本科教学阶段,院校在翻译教学中以笔译为主。
3.对本科韩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倡议
1)调整课程设置。翻译课对韩语专业学生的性和必要性,学校应该增加翻译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进行翻译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翻译技巧,并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另外,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增加口译课以及一些与翻译相关的实用性课程,可以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对实用性理由翻译的训练,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社会。2)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高等院校韩语翻译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北京大学出版的《韩中翻译教程》和《中韩翻译教程》,这些教材主要讲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和翻译技巧,不可多得的好教材。《韩中翻译教程》和《中韩翻译教程》分为简历、邀请函、祝辞、演讲、新闻、社论、评论、论文、法律法规、剧本、小说、诗歌等,每一课包括课文范文、词汇注释、正误评析、翻译常识、翻译练习等内容。但是要想在一个学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如此多不同题材的文章的翻译策略确实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有所选择。选择时要多考虑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工作性质及种类。比如邀请函、祝辞、影视剧本等内容可以精讲,而诗歌的翻译则可以粗略地讲。
另外,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名词、新事件层出不穷。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要具有时代性。目前使用的教材编写已有好几年的时间,因此再好的内容也有不符合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使用固定的教材之外,教师补充一些课外材料,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更符合时代的。保证材料的的多样性、实效性和适用性。比如如果能把上一周电视或报刊上的热门话题、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访谈或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用到翻译课堂中,学生们就会很有兴趣,会积极投入课堂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