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网站原创
点赞:5134
浏览:16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12-23
【摘 要】 本文将10以内的数字习语作为切入点,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比较数字背后所蕴含的中英文化差异,探求影响这些差异的成因,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加准确、凝练、生动的翻译习语:根据不同的意境、要求可以采取四种最基本的翻译策略:直译法、套译法、意译法、释译法。
【关键词】 数字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人类文明的成果都语言的传递而得以保存。数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1](147)文化的众多层面都透过数字而映射。 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它是人民大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2]数字习语是习语的组成,是“指由基数词和序数词构成的习语”。[3]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汉英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字习语表达上各有千秋。本文试图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浅析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一、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差异
汉英数字习语是各个国家和民族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含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4]不同民族对数字习语的选择和偏爱, 都烙有民族文化印记。以下从六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差异:
1、自然环境
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语言又孕育其中。中华民族繁衍于亚洲大陆,英国是个岛国。故汉语习语常与土为伴,英文习语不乏鱼、水等词汇。以送行为例,汉语用一路顺风,英语为ooth sailing;汉语用挥金如土形容人生活奢靡,英文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再如:山穷水尽(at the end of the rope);穷途末路(be driven into an impasse )。英语习语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drink like fish(鲸吞牛饮)。此外,两国地理环境条件不同,对气候表述亦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属季风性气候;英国地处西半球,属海洋性气候。以西风为例:汉语多用咆哮来形容西风的凛冽、寒冷;而英国的西风是雪莱称颂的春天之风。
2、风俗习惯
自古以来,不同地区同一民族,生活习惯尚且不同,更何况不同民族。汉英习俗差异性以“狗、猫”最为典型。与之相关的习语多为贬义,如“狗苟蝇营、狗续貂尾、狗彘不如”等。中国人眼中的狗其实是各类人的丑态。而英国人将dog视为同伴。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Dog does not eat dog(虎毒不食子);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济人之急)等。可见,英国人心中的dog与人是equal的。常言猫狗不分,中国人对猫好过狗,如“背弓如猫,腰壮如熊”;而cat在英文中不及dog,如: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指“掩耳盗铃”;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表述为“泄露天机”。
3、民族心理
思维方式是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领域,在形成民族心理差异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较为适宜的居住场所,几千年来,人们信仰阴、阳二论,认为万物由两极构成,如《易经》所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故偶数被视为吉祥之数。如“两全其美(to be complete in both respects)、八斗之才(a man of great talent)、十全十美(be done to perfection)”等。与之相反,英国人的祖先栖居于环境十分恶劣的岛国,征服极强,认为万物是对立的,对奇数甚为偏爱(13除外)。如in seventh heen(心情愉悦);give three cheers for(三呼万岁)等。
4、宗教信仰
佛教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唐·杜牧《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见当时佛教的盛况。西方上帝主宰一切,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救者,天助也);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God在第七天赐福人类,英国人对代表着圆满的数字seven倍加青睐。《圣经》中提及的如the Seven Holy Virtues(七美德);The Seven Sacraments(七圣事);The Seven Deadly Sins(七守护神)。奇数13却为不详之数。据说犹大以接吻为暗号,出卖了耶稣,使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用A Judas kiss比喻那些阴险背叛的小人。门牌号、停车场号、宴会桌号等都有意避开thirteen。
5、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人认为国家、社会利益优于个人利益,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凭自身能力为个人荣誉奋斗是一种美德,如“Everyone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Self is our center. (自我是中心);Everyone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自身幸福的建筑师)”。对money的理解亦不同,汉语有“视金钱如粪土”一说,而英国人认为“Money is the key opens all doors(金钱是打开一切门户的钥匙);Money talks(钱能通神);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服从于金钱(All things are obedient to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