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之佛经翻译及其翻译思想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21495 浏览:9548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摘 要:鸠摩罗什在中国的佛经翻译史上占有非常的地位,被梁启超称为“译界第一流宗匠”。本文根据罗什流传最广泛的佛经译本《金刚经》、《妙法莲花经》和《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分析了其佛经的翻译思想。鸠摩罗什在翻译策略上提倡意译原则、在翻译文体上独创了译经文体、翻译态度上则庄重严谨,而且还开设译场,对佛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
  关键词:鸠摩罗什;佛经翻译;意译原则;译经文体;开设译场
  Kumārajīva’stranslationofBuddhistscript uresandhistranslationthoughts
  RENJing-j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
  Abstract:Calledas“theworld-clasasterintranslation”byLiangQichao,Kumārajīva’stranslationofBuddhistscripturesplayseryimport
  antroleinChina’shistory.BasedonKumārajīva’ostpopulartranslationsofBuddhistscriptureresTheDiamondSutra(金刚经),LotusSutra(妙法莲花经),andBuddhaPronouncestheSutraofMaitreyaBodhisattva’sAttainmentofBuddhahood(佛说弥勒大成佛经),Kumārajīva’strans lationthoughtsareanalyzed.Kumārajīvapromotestheprincipleoffreetranslationintermsofthetranslationmethods,createsthetranslationstyleofBuddhist scriptures,andheissolemnandrigorouswhentranslating.Inaddition,heofferstranslationfieldwhichcontributestothewidespreadofBuddhistscripturesinC hina.
  Keywords:Kumārajīva;ThetranslationofBuddhistscriptures;liberaltranslation;TranslationstyleofBuddhistscriptures;Offertranslationfield
  

一、鸠摩罗什之佛经翻译及其翻译思想

  鸠摩罗什(343-413)(以下简称为罗什),龟兹人,原籍天竺,汉语的意思为“童寿”,后秦僧人﹑译经家。七岁时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博学多闻,游历西域各国,幼年便西域各佛教国所公认的佛经大师,他和南朝的真谛,唐代的玄奘和不空,并称为我国佛经的四大翻译家。魏晋时期应姚兴之邀来到当时的译经中心——长安,被尊为国师,并在逍遥园、大寺等译场率领八千弟子进行大规模的译经工作、主持译经事业。由他主持翻译的佛教经典约有35部300卷之多,质与量并重。其中有大乘空宗的主要经典大、小品《般若经》(重译)和《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及对以后大乘各宗教影响较大的《法华经》等[1]。该文拟考察罗什对佛经翻译事业的贡献及其翻译思想。
  

二、开设译场,主持佛经翻译

  高僧释道安曾于苻秦时代在长安奖励译事,因此当时的译场已初具规模,逐渐译经的重镇。到了罗什入关,姚秦奉佛更盛于前,译经事业了朝廷的全力支持,译场得以扩充,国立译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经活动也就此拉开了帷幕。罗什在译场做译经主笔,还有由姚秦所召集来的各类名僧相助,此外他还培养出一大批造诣很深、名冠华夏的中国佛教僧侣,其中与他共同译经的八百余僧众中就有僧生、僧睿、道融、僧肇、道恒、道契、道标、昙影、慧严、慧观等人,被誉为佛教“十哲”,皆为当时著名的佛教思想家,他们既精教理,兼善文辞,故能各展所长,相得益彰。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罗什为人仁厚,待人诚恳,空虚我见,善循循善诱,佛行事业,终日不倦。
  在罗什的主持下,先后译出《禅经》(又名《菩萨禅法经》、《坐禅三昧经》、《阿兰若习禅法经》)、约与《禅经》同时出的有《禅秘要经》、《禅法要解》(又称《禅要经》)、《无量寿经》(又名《阿弥陀经》)、与本经同时出的还有《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摩诃般若释论》、《思益梵天所问经》(又名《思益经》)、《贤劫经》(又名《贤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称《大品经》)、《大品般若经》)《阿弥陀》、《大智度论》和《百论》等经论。
  罗什于弘始六年(404)校订了《大品般若》译文,译出《十诵律》的大半,并重治《百论》译文。以后又相继译出《百论》、《佛藏经》、《菩萨藏经》、《称扬诸佛功德经》、《杂譬喻经》、《佛藏》、《菩萨藏》等经。
  从弘始八年(406)起,罗什迁住大寺,陆续译出《妙法莲花经》(又名《新法华经》)、《维摩诘经》》(又名《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华手经》(又名《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梵网经》(又名《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及在弘始九年(407)所译的《小品般若》(又名《新小品经》)等经,《中论》(又名《中观论》)、《十二门论》等论,最后又应请译出《成实论》。罗什所译佛经,据《开元释教录》刊订为74部384卷,现存仅有39部313卷。最终罗什以疾逝于长安大寺,在逍遥园火化,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