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艺术家》字幕翻译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34248 浏览:158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1-01
[摘要]作为一门容纳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字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电影是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而电影字幕的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在字幕翻译的帮助下在全世界范围内以飨观众。本文旨在将翻译中广泛应用的关联理论应用到电影翻译中,试图从增/减译、归化、意译和注释四个大方面探析关联理论在《艺术家》英汉字幕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增/减译法;归化法;意译法;注释法
  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是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有自身的特点:,字幕的瞬时性。电影中的字幕常常一闪而过,不能达到文本译文那样可使人反复品读,也不宜有过长的注释,这就决定了字幕翻译一定要力求简洁;其次,语言的融合性。电影中的口头语言、背景音乐、肢体语言等的相互交融,构成了理解电影情节不可或缺的。因此,译者有必要对一些非语言的信息加以说明,从而避开观众的理解偏差;再次,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的下方,一般只有一行,每行的字数也有一定的局限。字幕翻译中以上三个理由的成功处理,是一部好电影能跨越国界、扩大文化影响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关联理论的出现,为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关联理论

  Grice(1967)提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理由是当听话人面对可作多重理解的话语时,他怎样语用推理最终确定说话者的含义。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将Grice的这一理论拓展,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是认知与交际的合集,构建了新视角下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听话人要确定说话人的意图,就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必要的推理判断而获得最大的关联程度。Gutt(1991)率先把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间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使目的语的听者或读者能从含有交际线索的语义中解读出交际者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交际双方应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总的来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交际双方认知环境的交集和双方的最佳认知模式即“关联度”。
  

二、关联理论与《艺术家》字幕翻译

  《艺术家》讲述了默片时期著名男演员乔治和身为群众演员的佩比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在他的推荐下佩比日益成名;与此同时,由于乔治拒绝接受有声电影即将取代无声片的事实,被电影公司解雇。乔治企图重新凭借一己之力,孤注一掷独自投资拍摄默片以求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结果经济大萧条让他事业惨败并陷入一蹶不振。在经历重重波折之后,乔治不仅了身为巨星的佩比的帮助,两个人最终也有情人终成眷属。本片于2012年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服装设计五项大奖。本文将以《艺术家》为例,探讨关联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一)增/减译法

  英语原声电影字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瞬时性的特点使得字幕翻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对句子成分进行删减和增补。由于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地省略一些无关紧要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语。在考虑上下文的前提下,译者可根据具体语境对英文原文进行合理的增删。电影翻译实践中,通常使用缩减法,即包括压缩、浓缩和删除。压缩即用精练的话语提取句子的主干;浓缩主要是把原文的中心思想译出来即可;删除就是省略对可有可无的信息的翻译。当然,缩减法并不意味避难就易,肆意进行盲目压缩,而是要始终坚持相关性原则,凸显关联性较强的信息。
  例:You and I belong to another era, George.The world is talking now.这句话可译作:你和我已经落伍了,乔治。这是有声电影的时代了。《艺术家》是以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为时代背景,主人公所在的基诺电影公司停止默片生产,只拍摄有声片。所以这里的“another era”和“the world”均指的是有声电影时代。如果译者把“The world is talking now.”译成“这个世界现在正在说话。”而不把“有声电影”增译出来,观众就很难理解人物对白。
  例:“Thats The Question On Everyones Lips, Who Indeed?”这句话可译作:每个人都在问,她到底是谁?“on everyones lips”这个习语指的是“每个人都在谈论”。把这句话减译为“每个人都在问,她到底是谁?”既符合上下文的语境,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二)归化法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向读者传递原文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这样的译文会减少对读者造成的理解上的障碍。归化翻译法是中国近现代翻译活动的主流,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动态和功能上的对等并且尽可能在形式和文化方面使用同样的规范。有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发现汉语中很难再现英语中的某些,而省略相关内容又会缺乏生动性和连续性,译者就可以尽量用汉语读者所熟知的来代表。电影本身是一种文化的渗透,电影字幕翻译更应该架起两种文化交流桥梁,使不同的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播。
  例: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Make way for the young ! 这句话可译作: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给年青一代让路吧!“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这句话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不难理解,它生动地体现了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的趋势,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汉语中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正好与这里的英文原文在形式和文化方面实现了功能的对等。